日期:9月2日星期一 天氣:多云
地點:晉江池店鎮御輦村
“你看看,這個微景觀是不是很漂亮?要知道,這里曾是我們村環境衛生最薄弱的角落,現在已經成為最靚的一角了!”御輦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曾煥銘帶著我來到御輦“宅頭房”古大厝原址,指著正在做收尾工作、面積700多平方米的微景觀說道。
這一融合了閩南傳統建筑風格與現代創意美學的微景觀,“前身”是御輦“宅頭房”古大厝,是一座建于明末清初、坐北朝南的五開間閩南傳統大厝。
和很多老房子一樣,這棟頗為壯觀的古大厝,因族人陸續搬出另建新房而長期空置,因年久失修,于2004年坍塌。隨著時間推移,斷壁殘垣的古大厝里雜草叢生,更有群眾長期在此亂倒垃圾、散養雞鴨。
20年來,“宅頭房”古大厝成了御輦村環境衛生重難點整治區域。周邊村民意見很大,村委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對此,古大厝的后人雖內心焦急,卻無能為力。“古大厝的后人遍及海內外,我們想要將大厝翻建不太現實。”古大厝后人曾煥星說。
去年,御輦村抓住池峰路南延片區改造項目建設契機,推動舊村環境衛生提升,“宅頭房”整治一事再次被提上議程。
御輦村“兩委”通過與古大厝后人進行溝通,最終征得大厝后人的理解與支持,同意在不涉及土地權屬糾紛的情況下,請專業測繪公司將現有古大厝進行房屋現狀證據保全,然后無償出借土地使用權給村委會。
“借出大厝的使用權給村里改造微景觀,不僅美化了村莊環境,也固化了大厝面積,很好地保留了家族財產。”曾煥星說。
完成出借手續后,今年年初,御輦村村委會立即著手將古大厝改造成具有閩南風格的民生微景觀休閑廣場,同時將周邊的違章搭蓋予以拆除、對周邊道路進行硬化。
“在改造過程中,能利用的構件,我們就地利用。在清理中,我們發現這座大厝有一面特別漂亮的蠔殼墻,便把它完整地保留下來,打造成了村里的‘網紅墻’。”曾煥銘說,村里還計劃在微景觀中設置“時間軸”,展示御輦村千年古村落的變遷,讓村民在休閑娛樂中進一步了解村莊深厚的歷史底蘊。
這個月,這一微景觀就將全面完工。如此大的環境改變,最開心的還是村民。在我準備離開時,家住古大厝邊的陳連霞開心地說:“每天看著大厝一點點地發生變化,心里真的很高興?,F在,環境衛生好了,蚊蟲少了,空氣也好了,心情當然更好了!”
(記者 曾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