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辦實事增進福祉暖民心
“以前真的很麻煩,繞了一大圈都找不到一個空位,看到‘僵尸車’更頭疼?,F在治理完好多了,流通率也高了不少。”按照箭標指向停放、下車掃描停車碼,市民柯先生在西園街道環湖路很快停好了車。
無樁化改造后的公共自行車更便于市民出行。
公共交通服務是一個城市高效運行的基本保障,更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實事。
智慧停車“擴面工程”被納入2023年晉江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全市新增3000個停車位,進一步盤活中心市區及鎮街區域道路公共停車泊位,提高泊位利用率,規范停車秩序。
群眾的事情再難,也要下決心去做;群眾的事情再小,也要當成大事來辦。主題教育中,晉江從解決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入手,唱好服務民生“重頭戲”。
近日,在深滬鎮科任村殘疾人林孫貴家中,無障礙改造施工人員正按“一戶一案”為他安裝房間門及增設智能開關、音響等。
身患肢體二級殘疾的林孫貴平時都是靠輪椅出行,以前回到家后只能把輪椅放在門口,爬到家里煮飯、洗漱、睡覺,“在家中的一切活動都要靠爬”。2023年11月底,林孫貴家中開始無障礙改造。“現在,房門拓寬了,我可以坐著輪椅到家里任何一個地方,再也不用爬了。”林孫貴說,除了房門拓寬,廚房也進行了個性化改造,灶臺臺面降低到合適的高度,洗手間也安裝了扶手和智能馬桶,在臥室睡覺也不用動手關燈關窗簾,通過智能系統“小愛同學”就能搞定,“一切太方便了。”
包括林孫貴在內,去年晉江共計有1000戶殘疾人家庭得到無障礙改造,更好地滿足殘疾人基本生活需求。
2023年,晉江市委、市政府堅持“普惠性、精準性、接續性、可行性”原則,為民興辦實事,涵蓋公共服務、一老一小、特殊群體、智能配套、宜居環境、醫療養老、城市建設管理等多個領域,全面提升民生服務保障能力和水平。
舉辦百場文藝精品公益性演出,累計為2627位失能人員提供失能護理服務近31.1萬次,完成550戶老年人適老化改造項目,建設36個基層體育設施,改造13個老舊小區,特困家庭“四幫四扶”工程共投入1661.5萬元、幫扶212戶……2023年,晉江超八成財力投向民生領域,辦成24件為民實事、117件民生微實事。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一件件民生實事成為開展主題教育的生動實踐,人民群眾不斷增強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變成了檢驗主題教育成果的標尺。
記者手記
民生無小事
元旦期間,位于紫帽鎮塘頭村的籠式足球場人聲鼎沸。球場上,足球小將傳球、射門、慶祝,熱血澎湃的身影成為冬日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在這個籠式足球場建成前,當地村民難覓一片綠茵場。“什么時候能有一個足球場?”成為大家共同的心聲。著眼于此,塘頭村籠式足球場被納入2023年晉江“為民辦實事”基層體育設施建設項目。在歲末年初,一個標準的籠式足球場正式落地,成為塘頭村和周邊村莊村民的運動好去處。
民生無小事。環境治理、教育醫療、文化體育……這些群眾身邊的民生事,事事關系群眾生產生活,關系千家萬戶幸福安康。
過去一年,晉江增加優質學位1.2萬個,新建10個學校自辦食堂,設立38個家庭教育輔導工作室;新增養老床位361張,新辦13個長者食堂;新增病床位850張,新設名醫工作室13個,開工建設上海六院和敏醫院,建成50家一體化衛生所……民生福祉在共建共享中日益增進。
主題教育搞得好不好,不在于形式新不新、內容豐不豐富,而在于距離人民群眾近不近,有沒有為民解憂、把實事做到群眾心坎上。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人民群眾臉上的笑容便是最好的答案。
?。ㄓ浾?李詩怡 陳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