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來,晉江磁灶鎮圍繞“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部署,策劃推進“鄉村振興大比拼”活動,引導轄區各村(社區)立足黨建引領,比學趕超,著力爭優爭先爭效。
“鄉村振興,組織振興是保障。”磁灶鎮黨委書記蔡文卿表示,通過深化黨建引領,聚焦建強基層組織、深化鄉村治理、建設宜居環境、壯大村集體經濟,引導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振興的浪潮中奮力前行,積極作為,磁灶鄉村振興正迎來嶄新篇章。
全力攻堅鄉村振興比學趕超
日前,磁灶鎮組織召開2023年第一季度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項目路演活動,磁灶26個村(社區)輪番亮曬村莊發展實績、分享鄉村治理經驗,并立足各自實際提出鄉村振興發展新目標。
今年年初以來,磁灶各村(社區)聚焦年度目標,大干快上,全力攻堅,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在324國道通往井邊村黨群服務中心的主路口旁,一處名為“井邊流韻”景觀帶里,每到傍晚時分總是熱鬧非凡,充滿歡聲笑語。
“井邊流韻”街頭小景是井邊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1號工程”。此前,這里是一塊閑置的邊角地,多年來形成臟亂死角,常被厝邊所詬病;如今,這里已成為井邊的形象窗口,更是村民茶余飯后最喜歡的休閑場所。
“以鄉村振興大比拼活動為抓手,村兩委立足實際,著力干實事、謀作為。”井邊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蘇聰富說,結合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村里引導群眾主動讓地、借房參與共建共治,至今已累計建設微景觀10多處,建成網格黨群服務站3個,有效提升村容村貌的同時,更走出了一條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路子。
當前,井邊村第一網格黨群服務站正如火如荼建設,即將投用,屆時井邊的基層治理服務將再添新陣地。
今年3月初,洋尾村攜手共建、合作單位黨支部開展的“揚帆向美,聚光前行”系列文明實踐活動拉開序幕——聚焦教育提升,啟動“點亮教育微心愿”系列項目,常態化開展興趣課堂、困難學生幫扶等志愿服務;聚焦產業需求,啟動“點亮企業微心愿”項目,定期組織開展各類惠企宣講;聚焦老年群體,啟動“點亮老人微心愿”項目,定期開展下鄉義診、健康講座等;聚焦村莊人居環境,啟動“點亮溪道煥顏微心愿”項目,不定期開展環境整治志愿服務。
“新一屆兩委班子履職以來,在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村莊道路硬化改造等方面下了大工夫,也換來了不錯的成效,但村民參與村莊建設發展的積極性始終有待提高。”洋尾村駐村第一書記王鍵濤說,為凝聚起更多鄉村振興合力,村里找來“外援團”共同推進系列鄉村治理提升項目。在系列項目帶動下,村莊很快會有新變化,相信群眾共建共治的合力也將很快凝聚起來。
夕陽西下,張林村儒中與東山村交界處的百畝田地里,成片的馬鈴薯長勢喜人;田間地頭,三三兩兩的村民埋頭整理家里的自留地,收獲的喜悅掛上眉梢。
“你肯定想不到,半年前,這里還是一塊雜草叢生的荒地。”站在田間,看著曾無數次暢想過的田園景色,張林村駐村第一書記劉少鴻感慨萬分。
該處田地曾閑置二三十載,成為一處無人問津的荒地。對此,村民們感到惋惜,村兩委急在心頭。這一屆張林村兩委上任后,在鄉村振興項目謀劃中對該地塊進行了規劃,提出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盤活閑置地塊,用活土地資源,為村民創收。
去年9月,田園張林——儒中高標準農田項目正式啟動建設,并成功將其中127畝田地連片出租,累計為村民創收6年土地租金近100萬元。如今,高標準農田首批作物迎來豐收,機耕路建設正有序推進;首筆土地租金也早已到位,將發放到村民手中。
“實施鄉村振興,就是要讓村民有盼頭,讓大家過上更美好的生活。”張林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張謀財說,儒中高標準農田項目就像一劑強心針,激發了村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更激發了村民共建共治的積極性。
黨建引領,實干開路。井邊、洋尾、張林三個村的基層組織立足村莊發展實際,著力干實事、謀作為,只是當前磁灶各村(社區)推進鄉村振興大比拼的一個剪影。在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項目路演活動中,磁灶各村(社區)“一把手”圍繞黨建引領“談發展、表決心、曬承諾”,共同發出磁灶鄉村振興整鎮推進的“最強音”,進一步造濃磁灶鄉村振興比拼趕超的濃厚氛圍。
2023年,磁灶鎮各村(社區)累計策劃實施覆蓋富民產業、鄉村建設、鄉村文化、鄉村治理、黨建項目的村建項目超百個、總投資金額超4億元。
整鎮推進鄉村微景觀百花齊放
近年來,磁灶鎮以創建“鄉村振興整鎮推進示范鄉鎮”為契機,確立了黨建共聯、經濟共富、空間共享、文化共興、社會共治的“五共體系”,全力打造生產、生活、生態共同發展的“五好”鄉鎮,各項工作取得明顯實效。
今年年初,2022年度泉州市鄉村振興整鎮推進“五好”鄉鎮榜單揭曉,磁灶鎮被評選為城鄉融合型“五好”鄉鎮。
通過強化黨建共聯根本,磁灶以項目為支撐,策劃實施鎮村項目超200個,全域全員推進鄉村振興,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調研課題更是榮獲晉江一等獎。通過開創空間共享格局,磁灶建成美麗鄉村微景觀22處、美麗鄉村庭院60個,進一步扮靚鄉村“顏值”的同時,更激活了鄉村振興共建共治共享新合力。
“鄉村微景觀是推動鄉村振興的一個支點,更是建設生態宜居鄉村的關鍵。”磁灶鎮鎮長李友加表示,以“五個美麗”創建為抓手,磁灶還將立足世遺磁灶窯等特色文化,聯動專業院校策劃啟動古建微景觀大賽,力爭讓“小景觀”迸發“大能量”,為磁灶鄉村振興注入更多文化內涵。
磁灶優秀鄉村微景觀展評
大埔村孝廉公園
項目以閩南特色設計建設了孝廉亭、廉潔齊家、廉政公約、見蓮思廉、家風家訓等主題景觀,其中,家風家訓長廊更是融合本地傳統文化,傳播“磁灶吳氏宗祠祖訓”。項目作為大埔村拓寬基層治理內涵的一個宣教陣地,不僅進一步扮靚村容村貌,更通過宣傳廉潔事跡、傳播廉政價值理念及優秀家風家訓,推動形成風清氣正的文明鄉風。
改造后、改造前
三吳村前山鄉賢園
項目以整治旱廁、廢棄垃圾堆場為抓手,有效激發鄉賢議事、參事熱情。項目作為前山鄉賢議事會成立后的首個落地項目,是三吳村凝聚鄉賢力量反哺鄉村振興的一個示范點。
改造后、改造前
大宅村古建微景觀
項目坐落于大宅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標段——新福路路段,保留閩南“番仔樓”特色,既解決了項目原址的臟亂問題,美化了周邊環境,又為村莊破敗角落的改造、提升起到示范作用,大大提升了村莊整體人居環境品質。
改造后、改造前
蘇垵村警務微景觀
項目結合蘇垵村二橋入口警務室建設需求,以閩南風格隘門、警務崗亭為主體,配套五彩斑斕的夜景燈光,并融入蘇垵村特色旅游鄉村建設目標內涵,著力打造蘇垵新地標。
改造后、改造前
東山村黨建微景觀
項目以“永遠跟黨走”為主題,突出黨建引領、核心價值觀、鄉村振興、移風易俗等主要內涵,進一步點亮東山村的黨建品牌特色,既為東山村開展黨員活動、村民學習提供了愛黨愛國教育平臺,又成為村里踐行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一道靚麗風景。
改造后、改造前
五龍村轉角微景
項目以整治違規禽舍、垃圾死角為切入點,結合周邊古厝紅磚、石頭元素及龍眼樹特色進行資源整合,建設具有閩南特色的轉角微景觀,既美化環境,提升群眾生活品質,又借此增強村民保護環境、共建美麗家園的意識。
改造后、改造前
井邊村井邊流韻廣場
項目原址存在“臟亂差”、亂停車等亂象,通過借地造景,打造融入井邊傳統書法藝術的“井邊流韻”造景,并新建蘇心亭文化長廊,在提升村莊環境品質的同時,為群眾提供休閑娛樂陣地。同時,項目的建設也成為井邊踐行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的一個示范點。
改造后、改造前
下灶村寶塔微景觀
項目有效盤活九十九溪一側的荒置空地,通過村民共商共議,還原九十九溪寶塔景觀,融入休閑涼亭、兒童滑梯、健身器材等互動空間,將荒地變綠地的同時,為群眾打造了休閑娛樂陣地,有效提升了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改造后、改造前
前尾村“黨建+鄰里”宣教陣地
項目通過盤活閑置空地,圍繞“黨建+鄰里”主題,通過微景觀、宣傳角、服務陣地建設等,串點成線,連線成片,突出黨建引領的顯著優勢,進而倡導鄰里之間互幫、互敬、互信、互知、互促,帶動形成和諧和睦的鄰里環境。
改造后、改造前
新垵村妙清跡園
項目融合新垵的移民文化元素,利用原水庫區生活時的條石作為主要材料,結合嵌入生活遺存的磚等生活舊物,體現原生活的艱辛,道路兩側通過重要的村莊地名、瓦片等展現村莊搬遷前后歷程,突出獨特的移民文化特色。
改造后、改造前
張林村平安驛站微景觀
項目原址是搭建和雜物堆積的臟亂地帶,通過群眾借地建設,融入白石紅磚、出磚入石的閩南建筑風格,以“六守六無”為主題,營造“平安張林,醉美儒林”景觀帶,并突出基層調解、社會志愿服務等基層社會治理內涵。
改造后、改造前
延澤社區黨史學習教育驛站
項目以香埔公園黨建文化陣地為基礎建立,配套有聲圖書館、黨史圖書共享專柜、黨史講堂等,不定期策劃開展黨史學習主題宣講、讀書交流等活動,為群眾提供了舒適的休閑場地和優美的生態環境,打造建在群眾身邊的黨史學習教育載體。
改造后、改造前
官田村紅色主題文化墻
項目結合人居環境整治,將“破村路”變成“景觀道”。獨具閩南特色的紅磚文化墻,展示了官田村革命老區村文化遺存及歷史沿革,弘揚紅色文化傳承良好家風,開辟老區黨史教育新陣地,進一步提升村莊文化底蘊。
改造后、改造前
磁灶社區紅磚文化墻
閩南紅磚是磁灶社區傳統產業,承載著群眾的濃濃鄉愁。項目以人居環境整治為切入點,既解決了“臟亂差”問題,又激發了群眾的鄉愁記憶,凝聚了鄉村合力。項目的實施得到15戶村民主動借墻、借地建設,成為社區探索基層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一次生動實踐。
改造后、改造前
鄉村振興“大擂臺”——磁灶村(社區)2023年發展計劃
●磁灶社區
1.依托“黨建+”鄰里中心開設中國散文學會創作點;2.推進大坪工業區童子山陶瓷燒制技藝傳習所建設;3.持續推進社區美化、亮化、綠化項目;4.積極創建省級文明社區;5.整合社區集體資產,盤活利用有效土地,拓寬集體經濟收入渠道。
●下灶村
1.繼續開展獎教獎學;2.繼續辦好下灶村老年人福利基金會;3.建設下灶休閑亭工程;4.建設下灶第二小區門樓工程;5.開展流芳山生態綠化工程;6.建設霞美自然村景觀小公園工程;7.盤活下灶村舊面磚廠,增加村民收入;8.開展下灶小區道路“白改黑”工程。
●大埔村
1.持續創新基層黨建工作;2.持續拓展服務功能,打造“便民服務圈”;3.進一步激活鄉賢力量,引導共建共治;4.加快推進磁灶鎮綜合文化廣場等鄉村振興項目建設;5.繼續推進舊村改造三、四期工程,用好閑置空間,結合人居環境整治打造微景觀。
●前尾村
1.推進5000平方米物流倉庫項目建設;2.建設古塘頭自然村高標準農田;3.完成古塘頭新村二期福廈高鐵拆遷安置房建設;4.推進山后自然村舊村連片改造項目道路鋪設;5.實施“黨建+責任落實”制度,提升村莊人居環境;6.推動小農水工程建設提速。
●洋宅村
1.推動傳統村落申報工作,通過對傳統建筑的修繕,盤活長期閑置的傳統建筑資源;2.依托傳統村落的歷史文化、生態農業、田園風光等特色資源,實現資源規模化、多樣化的融合發展;3.整治提升僑興公路入口兩側人居環境,打造黨建文化長廊。
●延澤社區
1.做好流動黨員管理,引導參與社區共治;2.推進鄰里黨建多功能活動室、延澤社區老人公寓建設投用;3.推進社區共享驛站建設投用;4.組織籌備公園首府、陽光豪庭業委會。
●下官路村
1.推進梅里中心小學擴建工程;2.翻修下官路村農貿市場;3.翻修下官路村梅溪南路;4.加強黨建宣傳,打造黨建主題微景觀。
●嶺畔村
1.推進沿溪漫道建設項目,打造陶藝特色旅游鄉村名片;2.推進閩臺鄉建鄉創合作項目;3.建設物流倉庫建設項目(陶文化文創園);4.推進沿溪棧道橋梁工程;5.推進工區路輔路“白改黑”工程;6.推進安息堂旱廁改造工程。
●蘇垵村
1.完成年度13個村級項目建設,包括俞大路二期工程、微景觀建設、大宅片區人居環境提升等;2.申報福建省休閑旅游鄉村;3.推進九十九溪邊農田確權工作,建設九十九溪田園風光與研學項目,申請晉江市研學教育基地;4.實施以戶為單位的垃圾分類積分,創新鄉村“三治”融合新模式;5.探索拓展“黨建+”鄰里中心的各項服務。
●錢坡村
1.進一步強化基層黨組織,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能力;2.引導鄉賢議事,著力解決區域改造項目、集體經濟發展、錢坡村莊文化展示館建設、紫溪路建設、彭溪流域世華商城段景觀整治問題,以項目凝聚人心促進發展。
●井邊村
1.強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繼續激活社會各方力量和村民的內生動力,打造鄉村治理典型;2.推進村主路“白改黑”工程,同步提升沿途景觀;3.持續開展微景觀、微改造工程,融入書法等文化,串點成線;4.實施農田統一流轉,有效整合土地資源發展經濟;5.盤活閑置宅基地,建設多層單元式農村集合住宅。
●壩頭村
1.實施村主干道路“白改黑”工程(總長約1000米,寬約6米);2.建設黨建文化長廊微景觀;3.修繕民生亭,提升周邊環境;4.實施橋洞墻繪,提升村容村貌;5.新建壩頭老人活動中心;6.借力移風易俗、平安創建、環衛保潔等工作,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
●新垵村
1.完成仙跡山公園植樹綠化;2.繼續統籌盤活有條件的土地資源建設倉儲物流項目;3.啟動建設新垵村妹山敬老院、燈光球場、村內景觀提升項目;4.啟動新垵自然村舊村改造二期項目;5.策劃推進新垵村移民文化綜合服務中心、新垵村妹山自然村幸福院、新垵村妹山提升環境整治三個庫區移民項目。
●三吳村
1.持續深化黨建引領基層網格治理提升工作;2.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實施非遺文化進課堂;3.組織開發建設農耕采摘園,啟動建設物流倉庫一期項目,增強村集體“造血”功能;4.推進前山危房成片改造及農耕體驗公園二期項目;5.推進學生路拓寬及前山北路西路面水泥硬化項目。
●洋尾村
1.聯動共建單位開展“揚帆向美聚光前行”系列惠民惠村志愿服務;2.推進友誼大道夜市小廣場項目建設;3.加快完成揚美中心幼兒園裝修裝飾工程;4.推進友誼大道道路“白改黑”項目;5.創新第八網格陣地服務,打造誠信黨建品牌。
●大宅村
1.計劃投入200萬元建設文體活動廣場;2.完成深溝自然村旱廁改造;3.計劃投入30萬元拓寬主干道新村路;4.加大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力度;5.強化黨務培訓、網格員業務培訓。
●瑤瓊村
1.創新黨建引領網格化管理,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2.推進倉租建設項目和舊菜市場改造,壯大集體經濟;3.做好法治宣傳欄、廉政文化墻等微景觀項目建設;4.持續開展愛心廚房、愛心理發、走訪留守老人等活動;5.力爭實現黨建文化全覆蓋,打造基層黨建文化品牌。
●官田村
1.策劃實施標準廠房、倉儲物流兩個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2.推進黃枝山紅色主題公園建設,預計投資500萬元;3.推進芳山敬老院路段道路硬化拓寬改造;4.對官田菜市場、下仔埕等村莊角落因地制宜建設微景觀;5.推進15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6.完成官田村老區黨史展示墻建設。
●張林村
1.強化黨建結對共建,借共建共治促振興;2.合理編制村莊規劃,盤活低效土地利用;3.推進張林中心小學擴建項目;4.依托儒南、儒中片區地塊,推進集合式住宅試點項目;5.建設老年人活動中心;6.動員村民借讓閑置地塊,開展黨建、平安等主題微景觀建設;7.繼續推進高標準農田提質增效;8.探索實施光伏發電等項目。
●湖頭村
1.引導鄉賢共治,推進解決村間道路水泥硬化問題;2.開展溪道環境整治提升項目;3.建設黨建微景觀;4.實施公廁革命,改善人居環境;5.籌建湖頭村文化活動大樓,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錦美村
1.進一步做好黨組織建設,強化基層黨建引領;2.推進錦美村集約式住宅小區建設項目,爭取第三季度正式動工;開展公廁革命,對現有旱廁進行三化改造,提高公廁利用率。
●五龍村
1.強化黨建引領,加大人居環境整治力度;2.改建五龍村嘉福舊村內西環路公廁;3.改造五龍村球場邊健身小廣場,建設更適合村民休閑娛樂的健身場所。
●宅內村
1.爭創先進黨組織;2.有效推進低效用地項目建設;3.盤活公共用地,推進舊小學改造等項目;4.推進南倉舊村改造項目;5.在疏解公路華表山隧道口到村委會路段開發微景觀建設。
●上厝村
1.組建村民議事會,落實民主議事制度;2.加快后洋自然村網格站點及周邊微景觀建設;3.推進后面潭微景觀建設;4.在全村范圍內進行路燈亮化工程建設;5.推進上厝村工業區道路側邊砌擋土墻建設。
●太昌村
1.啟動太昌村黨群服務中心翻建項目、太昌村新昌路(機耕路)建設等項目;2.引進“有零有食”凍干水果、蔬菜加工業項目等項目;3.依托農田資源,打造集科研、種植、旅游休閑為一體的綠色生態園,發展觀光農業、特色農業和現代化農業示范區。
●東山村
1.強化黨建引領,引導外出鄉賢、返鄉大學生反哺鄉村振興;2.加快推進舊村公廁、新能源充電站、建材市場微景觀、舊村委會微景觀、建材市場道路標線、安居房“祥云苑”工程等項目建設;3.探索實施農田改造出租,壯大村集體經濟;4.用活“黨建+”鄰里中心、網格黨群服務站,做優便民服務。
(記者 賴自煌 秦越 通訊員 邱少章 林榮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