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走進晉江安海鎮壩頭溪邊村,依舊是滿眼生機,一派溫馨明艷的景象:能琴公園、溪邊生態公園里鮮花繁盛、綠意盎然;書藏樓美術館與紅磚小別墅相互映襯,不少村民正忙著裝修或搬家;高標農田里,鮮綠的甘蔗葉隨風舞動,村民笑談即將到來的豐收。
“過去住的房子是石厝,夏天漏雨,冬天漏風。做夢也沒有想到,我們現在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我們村會發生這么大的變化……”平日里,75歲的村民王秀鋅一有空就會到兒子的新房看看裝修進度,抑或到村中公園散步休閑。今昔對比,老人直呼:“怎會不幸福?”
溪邊村是安海鎮壩頭行政村的一個自然村,這個位于安海東郊的小村莊,過去是典型的貧困落后村。6年前,村中還大多為破舊的石頭房,甚至連一條像樣的道路都沒有,環境臟亂,根本留不住青壯年。
轉機發生在2016年。帶著父輩對家鄉發展的牽掛,懷著一顆回饋桑梓的初心,當年,全國政協常委、寶龍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健康先生通過中國光彩事業基金會定向捐贈1億元,并于2019年再次追加捐贈2500萬元,用于支持溪邊美麗鄉村建設及實施可持續發展,幫助家鄉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帶動鄉親一起致富。
溪邊鄉村振興故事的序幕就此揭開。
經過5年持續不懈的建設,去年11月21日,溪邊村美麗鄉村建設交出了首批“成績單”——溪邊舊村改造的45幢村民獨棟住宅及書藏樓美術館、能琴公園、溪邊生態公園、柏油路等一批“惠民工程”建成,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在鄉賢助力下,溪邊村舊貌換新顏。
時光荏苒又一年,溪邊村美麗鄉村建設步履不停,其中,溪邊舊村改造拆遷安置住宅小區3幢11層的小高層樓完成封頂;民俗項目上帝公宮、公媽廳等啟動建設;安海實驗幼兒園寶龍園區完成項目招投標,即將動工建設;養老院、綜合樓、圖書館等加速推進前期工作……鄉村變化日新月異,村民生活越過越紅火。
一年來,溪邊村都發生了哪些具體的新變化?本期“愛安海”帶您一同走進溪邊村,聽聽村民的講述。
村莊舊貌換新顏村民實現“安居夢”
走進壩頭溪邊村,在舊村改造一期45幢村民獨棟住宅區域,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村民有的忙裝修,有的忙搬家。
一遍遍擦拭著房屋的每個角落,新買來的家具精心擺放好位置……今年國慶假期,溪邊村民許自育一家四口喜遷新居,忙得不亦樂乎。
許自育的新居正是溪邊村舊村改造一期45幢村民獨棟住宅之一,閩南風格的3層紅磚小別墅別致美觀,室內空間寬敞透亮,屋里屋外讓人倍感舒適。
說起告別石頭房、開啟新生活,許自育的幸福溢于言表。但6年前,他可沒少因自家房子和村里的環境鬧心:“過去我們家住的是石頭厝,常漏雨,每到雨季,都得忙著給屋頂鋪磚、補縫。當時也想過要翻新房屋,但村里的道路狹窄,建筑機械、材料很難進入,舊房翻建困難重重。”
許自育遇到的難題同樣困擾著其他村民。“過去,這成片都是石頭厝,因不好翻建,不少村民都搬離了,老房子沒人住,塌的塌、壞的壞,雜草叢生,環境臟亂不堪。”村民許老伯直言:“過去,老房子是鄉村發展的最大阻礙。”
對此,溪邊村美麗鄉村建設的第一步就是推進舊村改造,拆舊建新,完善村中基礎設施配套,進一步改善村民的居住環境,幫助村民實現“安居夢”。
“現在我們的居住條件和環境,可一點不輸城里。”村民許自由近期正忙著自家獨棟住宅的裝修,他表示,溪邊村經過舊村改造,統一規劃,房屋聯排美觀,柏油路直通村民“家門口”。出門走幾步就有公園、美術館、籃球場,今后還有公辦幼兒園,生活配套一應俱全。“不少朋友來村里,都說羨慕我們的環境。”
溪邊村舊村改造拆遷安置住宅小區3幢主體建筑封頂。
除了建設獨棟住宅外,考慮到村民的居住需要,溪邊村舊村改造項目還明確提出配套建設小高層住宅。眼下,作為溪邊美麗鄉村建設二期工程的重點項目——溪邊村舊村改造拆遷安置住宅小區項目正加緊推進。據悉,該規劃建設3幢11層小高層住宅及相關配套設施,總建筑面積9556.45平方米,設計套房60套,項目工期1年。目前,該項目3幢主體建筑已封頂,正加緊進行外墻施工及內部砌磚,預計明年4月完工交付。
隨著溪邊村美麗鄉村建設的有序推進,村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莊人居環境顯著提升外,也為村莊帶來了人氣,增添了生機與活力。
美麗怡人的能琴公園。
村民許自助告訴記者,多年前的溪邊村,夜晚總是靜得讓人害怕。自從村里建起了生態公園、能琴公園、籃球場,村民有了休閑娛樂的場所,村莊的人氣也更旺了。“每到晚上,村里的公園都有很多人,不僅有本村的,連鄰村的村民也來這里活動,有唱歌的、跳廣場舞的、打球的,非常熱鬧。”
據悉,近一年來,溪邊村不僅吸引了不少群眾慕名前來參觀,更有大型活動落地。如“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晉江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志愿服務活動暨晉江市紅色文藝輕騎兵文化惠民演出、晉江農商銀行杯“五福進萬家”群眾歌唱比賽(安海賽區初賽)等都在該村精彩上演。
目前,溪邊美麗鄉村二期建設工程正加速推進,除了該住宅小區項目外,安海實驗幼兒園寶龍園區也即將動工建設。溪邊村敬老院、圖書館、老人活動中心等民生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也正加速推進。同時,考慮到為村民創設一個動靜分離的宜居環境,目前溪邊村相關民俗建筑的布局也正進一步優化調整。
產業賦能鄉村振興村民錢袋子鼓了
溪邊村與溪邊水庫相鄰,水潤良田,一直以來,村莊發展皆依靠農業。近年來,隨著溪邊美麗鄉村建設的不斷推進,高標農田建設的完工,有效帶動了溪邊村農業產業發展,讓村莊充滿勃勃生機。
走進溪邊村的高標農田,幾處村民自種的甘蔗地格外引人注目,透過用稻草圍起的遮陽棚,可見一排排甘蔗排列整齊,長勢十分喜人。村民蔡秋月種植的甘蔗還未收成就已陸續接到了訂購電話。“以前來地里是一條窄窄的土路,凹凸不平,不好走,甘蔗收成后只能靠板車來運送。如今,車能開到田里,收成后運送就方便多了。”蔡秋月為村里的高標農田建設點贊。
溪邊村土地流轉進行農業規模化種植。
壩頭村村民委員會委員許暫堀告訴記者,溪邊村有土地近300畝,2020年以前,村中的農田有三分之二是撂荒地。隨著高標農田建設的完工,不少專業農業生產企業都看中了溪邊村農業發展的前景,紛紛主動聯系通過土地流轉進行農業規模化種植。如今,溪邊村的土地已經全部盤活,土地流轉率超96%,有效實現村民、集體雙增收。同時,考慮到部分村民仍有自耕的需要,村中還特意劃出了50多畝地塊較好、較集中的供村民承租自種。
“家里的土地之前荒廢好多年沒種了,這兩年流轉給村經濟社集體發展,不僅有土地租金拿,還有分紅。去年每個經濟社社員都領到了1萬元的福利金,大伙別提多歡喜。”許自助笑著說,如今,自己除了租給村經濟社1畝多土地收租金外,還反租了3分地自種地瓜,既滿足了自種的需求,又實現了增收。
許自助口中的“經濟社”正是安海鎮壩頭村溪邊股份經濟合作社(以下簡稱“溪邊經濟社”)。據悉,為整合、盤活村里資金、資源,合理組織開展生產、投資,壯大村集體經濟,在許健康的推動下,溪邊經濟社成立。這也是安海首個自然村成立的經濟社。
據了解,目前,溪邊經濟社已成功孵化出村企合作項目寶旺金屬制品有限公司、黨政村企聯建項目安海鄉村聯盟驛站和愛購安海平臺,并通過土地流轉發展現代農業,實現多元產業發展,富民增收。
溪邊村民許紅色過去在外地工作,自從聽說村企聯辦金屬制品公司,熟悉這門業務的他第一時間回來應聘。如今,許紅色實現了“家門口”就業,不僅收入穩定,而且也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對于村莊未來的發展,他更是信心滿滿。
“目前,溪邊經濟社發展的項目涵蓋了工業、商業、農業,進一步完善集體增收、村民分紅、鄉村振興的良性發展格局。”溪邊村經濟社理事長許自興表示,下一步,經濟社將繼續整合和盤活溪邊村的資金、資源,以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讓全體村民共享發展成果。
文化教育并行發展“種子計劃”培育新苗
煥發藝術氣息的室內外環境,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等名家作品……走進位于溪邊村的書藏樓美術館,滿眼皆是如詩如畫的美景。如不是身臨其境,你很難想象一個縣級市的鄉村里竟有如此別致的美術館。
書藏樓管理處主任張南輝介紹,書藏樓是許健康在家鄉傾心打造的一個文化項目,既是為了紀念其父親許書藏先生,也是為了讓家鄉民眾共享這些書畫藏品。“書藏樓建設過程中,大到美術館的整體布局,小到一棵景觀樹的擺放,許健康都親力親為,參與其中。”
據介紹,許健康的父親許書藏先生一生懸壺濟世,以精湛的醫術、崇高的醫德為幾代鄉民療愈病痛。當年,雖自己日子清苦,許書藏卻堅持為有困難的鄉親免費診病送藥;移居澳門后,許書藏仍為家鄉捐資修路,辦溪邊村老人活動中心,興辦農家書屋,善行被廣為傳頌。
在許健康看來,書藏樓是父親濟世精神的延續,也寄托著他自己對人生的體會與對故鄉的深情。他期冀書藏樓的建設和開放,能讓家鄉的父老鄉親,尤其是孩子,有機會更深入、更直接地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讓其中的書畫珍品為家鄉的精神文明建設錦上添花。
記者從書藏樓獲悉,開館一年來,書藏樓吸引了不少群眾前來參觀。據不完全統計,累計接待團體觀展超150組,散客觀展近萬人,同時還接受市級、省級、國家級調研數十場,承辦市級、省級各黨支部黨日及黨校活動近20場;舉行公教活動(美育課堂)、教研活動十余場。
安海鎮壩頭小學將主題隊課搬到書藏樓。
日前,安海鎮壩頭小學將主題隊課搬到了溪邊村書藏樓,結合書藏樓背后的故事、館藏及周邊環境等,讓少先隊員身臨其境接受藝術的熏陶,感受家鄉的變化和鄉賢愛國愛鄉的情懷。
正在壩頭小學就讀六年級的王依依經常會到書藏樓參觀學習,“我學習書法3年了,這里有很多名家的書法作品,我很喜歡。看了這些作品,讓我對書法更感興趣了,更期待深入地學習和了解。”
學生們參觀書藏樓的書畫珍品。
張南輝表示,下一步,書藏樓還計劃開展各類文化藝術活動,例如邀請名家前來分享交流;結合孝賢文化、企業家精神開展各類主題研學活動;創建中小學實踐基地,為學生創設更多學習成長的舞臺。
堅持以文化、教育反哺家鄉,此前,許健康捐資1000萬元設立了安海經竹公益慈善基金會。該基金主要用于開展助學助教、獎教獎學等公益慈善活動,打造提振教育的“種子”。他相信,今日振興鄉村教育,他日鄉賢人才輩出。
截至目前,安海經竹公益慈善基金會已累計開展三屆獎教獎學活動。其中,基金會每年獎勵壩頭小學10萬元。同時,為溪邊高考學子發放獎學金,其中,考取大專院校每人獎勵5000元,考取本二院校每人獎勵8000元,考取本一院校每人獎勵12000元。
“經竹公益慈善基金會每年獎勵學校10萬元,主要用于開展獎教獎學,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和鼓勵學生不斷精進、成長成才。”壩頭小學校長李友益說,很感謝基金會的支持,對學校師生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關愛和鼓舞。
除了設立安海經竹公益慈善基金會,許健康為支持家鄉美麗鄉村建設,在壩頭溪邊村捐建了安海實驗幼兒園寶龍園區。據悉,園區按9個教學班,可容納270名幼兒的規模設置。項目建成后,將更好地服務村中適齡幼兒,較大范圍輻射安海鎮東片區優質的幼教資源,促進安海鎮優質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和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短短數年,溪邊村經歷了一場華麗蝶變,蝶變背后是鄉賢反哺家鄉、市鎮村合力推動、村民群策群力支持建設的成果。如今,溪邊美麗鄉村的建設仍在推進,變化還在發生。對于鄉村的未來,村民充滿期待。
本期策劃:方錦樅錢健銘張志耐
本期執行:記者林伊婷秦越
見習記者許金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