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西瓜”“包子、饅頭”……每到工業區上下班高峰期,路上就會傳來此起彼伏的叫賣聲,零散雜亂的攤販占據人行道和車道,不僅存在嚴重的交通安全隱患,隨地的紙屑垃圾也影響了周邊的美觀整潔。昨日,記者從晉江西濱鎮綜合執法隊了解到,為持續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西濱鎮利用一個月時間,以“刀刃向內”的決心,針對工業區周邊商鋪和攤販占道經營的歷史頑疾,完成綜合整治,成效明顯。
問題:
工業區人流大
商鋪攤販占道變頑疾
近年來,隨著西濱鎮擁軍路48號凱大(中國)有限公司周邊的工廠和企業的發展,人流量日益增加,周邊商鋪和攤販為了擴大經營,將門前道路占為己用,違規搭建帳篷和集裝箱的現象嚴重。
在這條300多米的工業區主干道上,每天清晨和傍晚,道路成了周邊企業外來務工人員的“露天餐廳”,原本20多米寬的道路兩側被侵占得僅剩一部小車能夠勉強通過,企業的大貨車無法出入,嚴重影響了路面交通。不少帳篷和集裝箱里的煤氣罐和亂接亂搭的電線埋下了不小的安全隱患。同時,路面上留下的油污和垃圾也嚴重破壞了周邊環境衛生。
雖然商鋪和攤販們也知道這屬于違法行為,但在利益驅使下,他們仍鋌而走險。雖然經過多次執法整治行動給予清理,但每每行動過后不久,現場又死灰復燃,這也成為西濱鎮的一個歷史頑疾,周邊企業盼望整改的呼聲越來越大。
現場:
流動攤販有“新家”
擺放有序環境佳
商鋪和攤販占道經營給市容環境、交通出行都帶來不小的影響。一個月來,經過西濱鎮紀委、綜合執法隊和思進工作點的共同努力,該頑疾正發生蛻變:商鋪和攤販造成的“臟亂差”不見了,道路變得越來越整潔,商戶經營越來越有序……
“走走挪挪總歸不是長久之計,占用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道不僅影響市容環境衛生,還存在較大安全隱患,這些我們懂。”昨日上午,記者來到現場看到,道路兩側原來占道經營的現象已經消失,整條路面干凈整潔,顯得十分寬敞。在該路段經營一家小吃店的老板陳先生笑著說,這個攤位是他剛租下來的,在此之前,他總得推著車子在街邊售賣,又辛苦還不安全,收入也不穩定。現在,有了固定的攤位,不必為了爭搶“好位置”而起早貪黑,每天來“照顧”他生意的都是附近的熟面孔,生意也比以前要好。
“我們有固定的出攤時間,只要在規定時間內擺攤,就不用擔心執法人員來勸退,干起活來心里更舒坦了。”剛賣完早餐,正在打掃攤位的張師傅也開心地說,現在攤位管理規范了,大家更加注意各自攤位的衛生環境。環境好了,客人自然就更多了。對于他來說,西濱鎮為他創造了更穩定的經營環境。
破局:
堵疏結合
理解才能做到常態化
從占道擺攤到規范有序,從交通堵塞到暢通無阻,從城市管理沖突不斷到經營攤販、群眾紛紛點贊,蛻變的背后,是西濱鎮堅持以人為中心,通過堵疏結合,“以理服人”來管理城鎮。
“通過現場走訪,充分了解周邊十幾家企業的呼聲,一個月來,我們一共清理整頓了這條道路兩側的20多個集裝箱和20多個帳篷,把道路重新梳理打通。”西濱鎮綜合執法隊工作人員說。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所有的集裝箱和帳篷都是業主自行清理的,沒有一家采取強制措施。
原來,西濱鎮為解決歷史頑疾,以“刀刃向內”的決心,由鎮紀委、綜合執法隊牽頭開展“規范文明始于心、服務為民踐于行”專項整治行動,形成整治合力,深挖問題根源,理順“堵點”“痛點”。為了讓這個遺留多年的頑疾實現常態化解決,在整治行動中,西濱鎮紀委、綜合執法隊和思進工作點經過商議,決定摒棄以往比較強硬的直接清理業主占道物品的方式,采取和相關業主進行約談、面對面溝通的方式,做通業主思想工作,讓他們從心底理解支持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明白占道經營給環境帶來的損害和存在的安全隱患。
有堵也需要疏,在清退了道路兩側的帳篷和集裝箱后,西濱鎮綜合執法隊又在周邊的巷道里規劃了可供攤販擺攤的位置,并引導部分攤販租賃店鋪。“通過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疏堵結合,既解決了環境問題,消除了安全隱患,也推進流動攤販租用店面規范經營,促進工業區商業規范繁榮,刺激周邊市場規范形成。”綜合執法隊工作人員說,通過“以理服人”,也避免日后再發生占道經營現象的回潮,實現常態化的規范經營。
西濱鎮黨委副書記、鎮長人選周嘉琛表示,此次,西濱鎮以更大決心和力度來解決這個歷史遺留問題,鎮紀委、綜合執法隊和思進工作點通過落細工作措施,扛起責任,全力補齊短板,較為圓滿地完成任務。下一步,西濱鎮將從細化管理制度、創新線上管理模式、注重配套建設等方面著手,進一步提升轄區商鋪和攤販的整體面貌,營造一個有序、宜居、健康的城鎮環境。
(記者蔡培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