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食物在常溫下長期放置,會因腐敗變質而完全失去食用價值,誤食后還會引起食物中毒。食物往往通過變質產生的不同氣味向人們傳遞著“危險!有毒!”、“請勿食用”等信息。
1. 酸臭味
富含碳水化合物類食物,例如糧食、蔬菜、水果、糖類及其制品等變質主要產生酸臭味。碳水化合物會在微生物或酶的作用下發酵變酸。米飯發餿、糕點變酸、水果腐爛就屬于這類變質現象。
2. 霉味
受到霉菌污染的食物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下通常會發霉變質。霉菌通常在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上容易生長。糧食是霉菌損害最嚴重的食物,所以存放糧食一定要保持通風,以防霉菌生長。
3. 腐臭味
富含蛋白質食物的腐敗變質,主要以蛋白質的分解為特征,產生腐臭味。常見的例子如魚肉、豬肉、雞蛋、豆腐、豆腐干等食物變質產生腐臭味。
4. 哈喇味
哈喇味是脂肪變質產生的。食物中的脂肪通常容易被氧化,產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氧化后的油脂有怪味,也就是酸敗的產物。常見的肥肉由白色變黃就是屬于這類反應,食用油儲存不當或儲存時間過長也容易發生這類變質,產生哈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