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是生活中的必備品,但是據調查我們吃蔬菜存在很多的誤區,結果顯示,95.3%的人每天吃蔬菜不夠5種,而且類別單一。我們來看一下。
大多數人都知道吃蔬菜對身體好,但又有幾個人能堅持每天吃足夠多的蔬菜呢?近日,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的一項民意調查數據顯示,只有1/5的英國人能按照營養師的推薦,每天吃夠五大類蔬菜水果。這項調查讓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的專家感到十分擔憂,蔬菜水果攝入不足,已經成為英國人健康飲食上的“攔路虎”。那中國人吃蔬菜的情況又如何?為此,《生命時報》聯合新浪網及搜狐網健康頻道,發起一項“蔬菜,你吃夠量了嗎”的網絡調查。結果顯示,95.3%的人每天吃蔬菜不夠5種,而且類別單一。
九成國人蔬菜吃太少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陳阿姨每天早上都會到早市買菜。土豆、茄子、黃瓜、白菜這些她擅長做的,成了他們一家七口人餐桌上的常見菜。陳阿姨說,除了早餐,午飯和晚飯她基本會做兩三種蔬菜,供全家人吃?!拔矣X得全家人每天吃一兩斤蔬菜就足夠了,再說很多蔬菜都不知道怎么做,常吃的也就那幾種。”另外一位家有小孫子的馬大爺,則一直將肉和蔬菜一起炒,“孩子不愛單獨吃蔬菜,只好這樣搭配著炒。”問及每天吃多少蔬菜,馬大爺說:“蔬菜不到一斤,孩子愛吃肉,所以肉盡量多。”
幾乎所有國人都會像陳阿姨和馬大爺一樣,每餐都吃蔬菜,但《生命時報》的調查顯示,超過九成人平均每天吃蔬菜的種類不足5種。在參與調查的3757人中,平均每天吃1—3種蔬菜的人占到86%,但吃5種及以上的人僅占4.7%。在蔬菜種類選擇上,白菜類、茄果類、瓜類和薯芋類最受歡迎,西紅柿、黃瓜、土豆、白菜、茄子等是吃得最多的蔬菜。在烹調方法上,炒菜最為常用,占到了65.38%。
“不管是調查數據,還是從我觀察身邊人吃蔬菜的情況,都能得出一個結論,國人吃蔬菜還是太少,特別是長江以北的地區。”廣西營養學會副理事長馬力平教授表示,按照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建議,我國每人每天應吃200—400克水果和300—500克蔬菜,但很多人不僅沒有吃夠數量,種類上也很不豐富。馬力平說,南方大部分地區由于種植類型和氣候等原因,人們接觸到的蔬菜種類比北方地區多,選擇也就更多;長江以北地區,比如山西,不少地方還處在只以土豆、紅薯等當蔬菜的階段,綠葉菜非常少見。
據記者了解,不僅在中國,蔬菜攝入量低已經是全球性問題。自1988年開始,美國人的蔬菜和水果攝入量就一路走低。一項研究顯示,美國孩子的蔬果攝入量遠低于10年前;英國人的蔬菜消費量相對于60年前下降了三成;近10年間,意大利民眾的蔬菜平均攝入量降低了9%;就連以飲食健康著稱的日本,蔬菜攝入量在近30年也不升反降。
吃蔬菜存在五大誤區
“盡管人們比過去更加認識到蔬菜和水果的重要性,但要讓其真正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還有很多障礙?!笔澜绨┌Y研究基金會教育主管凱特·門多薩說。中國營養聯盟副秘書長、國家二級營養師王旭峰也表示,在吃蔬菜這個問題上,人們還存在不少誤區:
誤區一:肉有營養,蔬菜沒營養。王旭峰說,他經常聽到家長對孩子說,“多吃點肉,有營養,能長身體?!边@在無形中將肉蛋奶和“營養”畫上等號,將蔬菜歸為“沒營養”的食物。實際上,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無機鹽、膳食纖維等,對人體健康益處很多。如果每餐飲食中總是肉類多過蔬菜,不僅會使體內維生素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補充,影響生長發育,還可能引起其他疾病。比如,蔬菜中的纖維素攝取不足,容易引發便秘,甚至誘發結直腸癌;與每天不吃蔬菜和水果的人相比,吃5份或更多蔬菜和水果的人患中風和心臟病發作的危險可降低12%;美國一項有關蔬菜與衰老的研究顯示,多吃蔬菜還能保持大腦年輕。
誤區二:家里總吃那幾樣蔬菜。馬力平表示,蔬菜的種類比人們想象的多得多。在中國,人們常吃的蔬菜就有100多種,“但很多人見到新奇的蔬菜都不敢買,久而久之,商販們賣的蔬菜也就那么幾十種了?!彼f,吃蔬菜不僅每人每天要保證300—500克的量,更要保證綠葉菜、茄果類、薯芋類、白菜類、瓜類、根莖類等各類蔬菜都要攝取到。因為每類蔬菜中所含的營養物質成分不一,比如菠菜、卷心菜、空心菜等綠葉菜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多種無機鹽,營養價值較高;而胡蘿卜、辣椒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只有吃得種類多,才能營養均衡。
誤區三:蔬菜炒著才好吃。在調查中,幾乎一半以上的人將“炒”作為烹飪蔬菜的首選方式。深圳市營養學會理事兼秘書長、深圳市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常務理事任莉莉表示,由于很多人不愛吃蔬菜,會通過多放油、翻炒時間長等錯誤的烹飪方式來改變蔬菜的口感,但實際上,這會讓蔬菜里的維生素等營養素過快流失。對于大部分蔬菜來說,用水焯過之后涼拌、急火快炒都是不錯的方法;胡蘿卜、番茄等含有脂溶性維生素的蔬菜可以多放一點油,但不能太多。
誤區四:用水果代替蔬菜。“今天沒吃蔬菜,多吃點水果也一樣?!焙芏嗳藢⑹卟撕退鞛橐徽劊X得它們屬于一類。但馬力平表示,蔬菜和水果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食物,不能完全替代。多數蔬菜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含量高于水果;而水果中果膠、果糖成分也對人體有益。
誤區五:擔心食物相克和農藥殘留。王旭峰說,不少人常拿著蔬菜向他詢問,黃瓜和西紅柿到底能不能一起吃?還有很多老年人受小道消息或不科學宣傳的影響,害怕“食物相克”,不敢買太多蔬菜混在一起吃。實際上,并沒有食物完全相克的說法,只是有些蔬菜在烹飪時要稍微注意些,比如含有草酸的菠菜最好先在沸水中焯1分鐘,然后再和豆腐一起吃就沒有問題了。另外,也有人擔心蔬菜上農藥殘留多。王旭峰說,現在蔬菜使用的基本是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通過光照、清洗等步驟能夠去除大部分農藥,不用過于擔心。
蔬菜在美國成為“處方藥”
“天天有水果,頓頓有蔬菜?!蓖跣穹逭f,吃蔬菜最基本的原則就是:每人每天保證吃300—500克,最好在5種以上。任莉莉認為,根、莖、葉、花、果和菌藻類,每天攝入的種類越多越好,特別是菌藻類,如蘑菇、黑木耳等,最好每天都有。從數量上說,每100克生的蔬菜做熟后,大概相當于一個網球大小的量,所以每天吃5個網球大小的熟蔬菜,就相當于吃了500克生蔬菜。此外,為了改變人們不愛吃蔬菜的“壞習慣”,各國專家目前都在積極地出謀劃策。
吃蔬菜遵循彩虹效應。你每天吃的蔬菜顏色,最好像彩虹一樣多,而且顏色越深,其營養價值越高。比如西蘭花中的β胡蘿卜素含量要比菜花高很多,黑豆與黑木耳中的鐵含量明顯高于黃豆和銀耳。尤其是富含花青素的紫色蔬菜,如茄子、紫洋蔥、紫甘藍、紫薯等,吃得越多越好。
各種蔬菜來個“混搭”。如果實在不知道應該吃什么,不妨將冰箱里儲存的蔬菜進行混搭,大火快炒,既能保證食物的種類,也能保證食物的數量。
讓蔬菜成為“處方藥”。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一些地方已經將菠菜、甜菜等寫進了醫生的處方,旨在抗擊低收入家庭的肥胖癥。我們也不妨借鑒此種方法,在醫生開處方時,順便叮囑患者要多吃蔬菜。
最有營養的蔬菜排行。美國公眾科學中心給常見的85種蔬菜打分,評出了營養最高的前十名,供大家購買時借鑒。它們分別是:菠菜、甘藍、蘿卜纓、萵苣、南瓜、芥菜、帶皮山芋、西蘭花、胡蘿卜、紅柿子椒。
吃蔬菜也不是越多越好。任莉莉提醒,貧血、腸胃功能不好的人以及生長發育期的兒童,不能一次性吃太多蔬菜。粗纖維含量高的蔬菜,比如芹菜,吃多了很難消化。一次性攝入大量蔬菜會阻礙體內鈣、鋅的吸收,影響兒童發育。
不同的食物,營養成分也是各不相同,為了我們的健康,一定要注重每種營養成分的攝入,重要的前提就是為了健康。看看蔬菜的錯誤吃法。
1.經常在餐前吃西紅柿
西紅柿不該飯前吃
西紅柿應該在餐后再吃。這樣,可使胃酸和食物混合大大降低酸度,避免胃內壓力升高引起胃擴張,使寶寶產生腹痛、胃部不適等癥狀。
2.胡蘿卜與蘿卜混合做成泥醬
不要把胡蘿卜與蘿卜一起磨成泥醬。因為,胡蘿卜中含有能夠破壞維生素C的酵素,會把蘿卜中的維生素C完全破壞掉。
3.過量食用胡蘿卜素
雖然胡蘿卜素對寶寶很有營養,但也要注意適量食用。寶寶過多飲用以胡蘿卜或西紅柿做成的蔬菜果汁,都有可能引起胡蘿卜血癥,使面部和手部皮膚變成橙黃色,出現食欲不振、精神狀態不穩定、煩燥不安、甚至睡眠不踏實,還伴有夜驚、啼哭、說夢話等表現。
4.香菇洗得太干凈或用水浸泡
香菇的營養被洗沒了
香菇中含有麥角淄醇,在接受陽光照射后會轉變為維生素D。但如果在吃前過度清洗或用水浸泡,就會損失很多營養成分。煮蘑菇時也不能用鐵鍋或銅鍋,以免造成營養損失。
5.吃未炒熟的豆芽菜
豆芽質嫩鮮美,營養豐富,但吃時一定要炒熟。不然,食用后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瀉、頭暈等不適反應。
6.給寶寶過多地吃菠菜
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不宜給寶寶過多吃。草酸在人體內會與鈣和鋅生成草酸鈣和草酸鋅,不易吸收排出體外,影響鈣和鋅在腸道的吸收,容易引起寶寶缺鈣、缺鋅,導致骨骼、牙齒發育不良,還會影響智力發育。
7.給寶寶吃沒用沸水焯過的苦瓜
苦瓜中的草酸會妨礙食物中的鈣吸收。因此,在吃之前應先把苦瓜放在沸水中焯一下,去除草酸,需要補充大量鈣的寶寶不能吃太多的苦瓜。
8.韭菜做熟后存放過久
韭菜隔夜變成毒
韭菜最好現做現吃,不能久放。如果存放過久,其中大量的硝酸鹽會轉變成亞硝酸鹽,引起毒/性反應。另外,寶寶消化不良也不能吃韭菜。
9.把綠葉蔬菜長時間地燜煮著吃
綠葉蔬菜在烹調時不宜長時間地燜煮。不然,綠葉蔬菜中的硝酸鹽將會轉變成亞硝酸鹽,容易使寶寶食物中/毒。
10.速凍蔬菜煮得時間過長
速凍蔬菜類大多已經被涮過,不必煮得時間過長,不然就會爛掉,喪失很多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