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持續一周的高溫,前幾日南京剛剛因為大雨略涼快了兩天,轉眼新一輪高溫又要來了。根據天氣預報,今天白天南京的溫度又要逼近33℃,長江中下游地區“送走小梅迎來小高”,連續高溫又要來了。
高溫天對健康最大的威脅,除了中暑就是猝死,這些天也頻繁有人中招。
6月17日,安慶一個23歲的小伙在高溫下加班12小時后發生猝死。7月4日,浙江媒體報道,有一位52歲的女性因為胸痛、心梗,險些發生猝死。7月5日,南京一位醫生也在上廁所時因為心臟突發問題,導致猝死。
事關生命,咱們絕對不能等攤上大事兒了才做出反應,趕緊讓我們來看看,當高溫遇見猝死,我們該做些什么。
心臟
但凡猝死大都是心臟惹事
其實這幾年猝死的新聞屢見不鮮,而在所有猝死中,心臟原因引起的猝死占了絕大多數。
南京鼓樓醫院心內科專家徐偉說,所謂猝死,嚴格來說是指當事人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下,因為某些原因突然發生自然死亡,而且時間很快,一般都在一個小時之內。而真正的猝死中,心源性猝死占了80%-90%,說“絕大多數猝死都與心臟有關”并不過分。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所說的猝死,并不是嚴格按照醫學標準來的,但這些突然死亡在事后查找原因,會發現幾乎絕大多數都能歸結到心臟原因,其中大半都屬于心律失常。
有些患者本來就有惡性心律失常,因此發生猝死;有些患者,是因為心梗之類的原因發生死亡,但直接致死的還是心梗或者其他疾病引起的惡性心律失常現象。因為心梗會導致心臟血運出現問題,讓心肌壞死,同時心跳突然紊亂、停跳,而患者的死亡恰恰與后者有直接關聯。
中大醫院心內科專家說,其實臨床上心血管因素導致的死亡里,有一部分患者是因為心衰心臟跳不動了,還有一些突然大出血導致的死亡,剩下的那一大半歸結起來,都和心律失常有關。
超過34℃高溫“逼停”心臟
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曾經進行過調查,結果顯示,一旦城市氣溫低于-5℃,或者高于34℃,疾病發生和死亡率的曲線就會直線攀爬,其中尤其以身體虛弱的老人最容易出事。
當然,要預防可不能等到34℃再有所動作,根據他們的研究顯示,當氣溫>31℃時,老人這樣的特殊群體就已經不太能耐受,需要開始提前預警、采取措施了,否則疾病隨時可能偷襲。
當然,或許你的年紀并不老,自恃年輕、身體健康,但高溫對你的影響仍然不可忽視。
專家說,從諸多高溫引起心臟猝死的病例來看,即便是之前全無心臟病史的人群,依舊可能在此時倒下。“首先,沒有病史并不代表沒有疾病,也可能他患病而不自知;此外,在氣溫超過33℃時,人體的新陳代謝會顯著高于正常溫度時,猝死風險也更大。”
高溫對血液循環系統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當氣溫超過33℃時,人體新陳代謝顯著加快,心率加快;人體大量排汗,全身血管擴張,血流加快、血流量增大;這些都增加了心臟的負荷。同時,辛勞的心臟,在高溫天卻可能“吃不飽”。因為體表血管擴張,皮下血管的血流量比平時增加了3-5倍,反而影響到了心肌供血,加上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心率加快,冠狀動脈收縮;空氣中濕度增高,含氧量降低……這些因素都可能讓高溫“逼停”心臟。
“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健康人群,身體各方面素質都很好,在極端條件下,一樣可能突然發生惡性心律失常導致猝死。”徐偉說,許多沒有顯著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在飲酒、吸煙和過度勞累后,都可能突然倒下,因為這幾個因素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的現象。而極度的交感神經興奮,本身就是惡性心律失常的重要誘發因素。而高溫同樣可能引起交感神經的興奮。
關鍵詞:
風險“疊疊樂”讓心跳告急
如果說高溫是一個我們無法有效干預的客觀環境因素,那么還有一些風險因素,會為高溫推波助瀾,讓風險成倍增加。
■情緒
夏季的“情緒中暑”問題絕對不只是讓人脾氣暴躁,火氣十足,更會讓人心跳加快、舒張期縮短、心室內傳導加快,引發各種類型的心律失常。
■睡眠
夏季因為炎熱,容易導致睡眠不足,而這會使心肌耗氧增加,也是心律失常的誘因之一。有研究認為,若日睡少于5小時,60歲以下成年人患心絞痛、冠心病、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高1倍。
■出汗
夏季出汗是人體的自然反應,但如果大量出汗,可能造成體內水分和鉀、鈉的大量流失,如果情況嚴重,也可能誘發惡性室性心律失常。
■中暑
中暑嚴重時可能致死,這不是新聞,而中暑會影響中樞神經的調節職能,體內熱量積聚損害各個臟器,也影響到心臟。
■暴冷
如果說前面幾個因素都是高溫引起的,那么最后這個就是為了降溫而出現的新危險因素。
專家說,近年來臨床發現不少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都是因為空調溫度過低,或室內室外頻繁進出而引起的。因為溫差過大,在從一個環境進入另一個環境時,可能引起血管突然收縮痙攣或擴張,這種情況下危機隨時發生。有統計表明,溫差變化10℃以上,心腦血管患者發生“猝死”的危險性增高3倍。
另外,過于豪邁地選擇“冷食”降溫,也可能引起心臟急性發難。有人提出,這是因為食道途經區域與心臟相近,胃則在心臟的底部。一下進食大量的冷飲,會突然改變心臟周圍區域的溫度,從而增加不必要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