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因為工作壓力大,或許是其他方面的原因,很多人多會出現失眠現象,每每夜深人靜的時候難以入眠。經常失眠皮膚會變暗、眼角會出現細紋、黑眼圈會從無到有。中醫(yī)指出,造成失眠的原因有很多,但歸根結底是心血不足、肝火太旺、腎水不足等。可根據“辯證論治”來緩解,下面小編就來詳細介紹下中醫(yī)推薦的可緩解失眠的藥膳方:
酸棗仁湯:酸棗仁三錢搗碎,水煎,每晚睡前一小時服用。酸棗仁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tǒng),有較恒定的鎮(zhèn)靜作用。對于血虛所引起的心煩不眠或心悸不安有良效。
安神湯:生百合五錢蒸熟,加入一個蛋黃,以200毫升水攪勻,加入少許冰糖,煮沸后再以50毫升的涼開水攪勻,于睡前一小時飲用。
靜心湯:取龍眼肉、川丹參各三錢,以兩碗水煎成半碗,睡前30分鐘服用。可達到鎮(zhèn)靜之效果,尤其對心血虛衰的失眠者,功效較佳。
三味安眠湯:酸棗仁三錢,麥冬、遠志各一錢,以水500毫升煎成50毫升,于睡前服用。以上三種藥材均有安神、寧心、鎮(zhèn)靜的作用,混合有催眠的效果。
養(yǎng)心粥:取黨參35克,去核紅棗10枚、麥冬、茯神各10克,以2000毫升的水煎成500毫升,去渣后,與洗凈的米和水共煮,米熟后加入紅糖服用。對于心跳加快、健忘、失眠、多夢者有明顯療效。
桂圓蓮子湯:取桂圓、蓮子各二兩煮成湯,具有養(yǎng)心、健脾、寧神、補腎之功效,最適合于中老年人、長期失眠者服用。
歸脾湯:對于入睡困難、多夢易醒、醒后不能再次入睡,以及伴有心悸健忘、面色萎黃、頭暈、神疲食少、肢體困乏、腹脹、大便不爽、舌淡苔薄白等癥狀的失眠患者,可以服用“歸脾湯”進行治療。
其基本方為:太子參15克、白術15克、黃芪12克、當歸12克、茯苓15克、遠志12克、酸棗仁15克、生龍骨30克、生牡蠣30克、枳殼9克、生大黃3克、甘草3克。
丹梔逍遙散:因各種瑣事煩勞而引起的情志不遂、易怒、口干口苦、小便黃、大便干、舌紅苔黃、情緒不穩(wěn)則失眠加重等癥狀者,可用“丹梔逍遙散”治療。
其基本方為:丹皮12克、梔子12克、柴胡12克、白術12克、白芍15克、當歸12克、茯苓和茯神各15克、生龍骨30克、生牡蠣30克、夜交藤15克、合歡皮12克、郁金12克、生大黃3克、甘草3克。
交泰丸:由于經常飲酒、嗜食肥甘厚味之品,出現心煩焦慮、心悸多夢、難于入眠、煩渴欲飲、大便不爽或干結、舌紅苔少或黃膩等癥狀的失眠患者,可以用“交泰丸”治療。
其基本方為:黃連6克、肉桂3克、川芎6克、生龍骨30克、知母12克、生牡蠣30克、酸棗仁15克、柏子仁30克、生地15克、當歸12克、陳皮12克、生大黃3克、甘草6克。
溫馨提示,一般情況下,中藥治療失眠需要用藥1—2周,病情嚴重的要適當延長。一副藥煎1次,分早、中、晚3次服用,每次150毫升。食欲正常者在飯前半小時服用,食欲不佳者則宜在飯后半小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