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五(12月20日)舉行的福州土地拍賣會上,泰禾集團以35.87億元再拿地,截至目前,泰禾今年購地金額已超過195億元。這也是泰禾8月廈門海滄拿“地王”、10月永泰拿地之后,再次回歸福建大本營攬地。
無獨有偶,隨著下半年福建土地市場接連放量,“外出”的閩系地產商不少都紛紛回歸本土拿地,如11月陽光城39億元奪得福州倉山區商住用地。
今年上半年,在“新國五條”的嚴厲調控下,上半年福州城區共出讓454333平方米土地,較前兩年同期大幅下滑。
據悉,福州在上半年僅舉行了3次土地出讓會,而下半年至今連續舉辦了6次拍賣會。11月,在福州第六次土拍會上,陽光城斥資39億元在福州火車南站拿下了約20萬平方米的商服住宅用地,而在上周五舉行的今年第九次土拍會,則吸引了泰禾的回歸,其以35.87億元競得緊鄰東二環泰禾城市廣場的一地塊,樓面價6098元/平方米,土地用途為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
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對記者表示,這是因為泰禾一直秉持深耕福建大本營戰略,“我們已經深耕到福建的三四線城市,而且在這些地方銷售得很好。”
然而,下半年福建土地市場火熱,也導致房企拿地成本不斷攀升。以廈門海滄區兩次土地拍賣為例,8月27日,泰禾集團以40.52億元溢價185%拿下廈門海滄區單價“地王”(樓面價10834.22元),僅僅3個多月后,12月5日的土地拍賣會上,海滄區的新單價“地王”被更新為14305.56元,溢價138.42%。
泰禾等閩系房地產商在今年土地市場表現被質疑為太激進。黃其森對記者介紹說,其核心運營模式是高杠桿、高周轉。
對于閩系房地產上半年搶灘一線城市,業內人士稱,相比下半年各地刷新的“地王”,閩企在此前拿地的價格相對還算“便宜”。同時這些閩企在當地更具“明星效應”。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