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網絡的普及,有些業主開始采用一種全新的買房方式——網上買房。
近期,溫州等地的法院將司法拍賣搬上了淘寶網,做起“掌柜”,專拍賣房產和名車。網絡司法拍賣的零傭金、透明度高、快捷高效確實吸引了不少關注者,但網上賣房經常受冷遇,遭遇“零出價”并不罕見。
近年來,電子商務蓬勃興起,服裝、食品等傳統行業紛紛踏上電商之路并取得成功。但目前開網店拍賣房產是一種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的行為,網上賣房和汽車難以成功做大。
網絡司法拍賣看上去很美,因為這意味著普通民眾只要通過實名認證和交納保證金,就可以坐在家中點擊鼠標,參與競拍法院依法拍賣的財產。但電商的商品主要為工業化、標準化的產品,房產卻具有自身特點,與特定的地段、環境和樓盤有很大關系。
法院拍賣的部分房產產權問題復雜,購房者購買之后可能會與原房主產生糾紛,這也讓購房者疑慮重重。
例如:王先生通過法院拍賣到一間房子,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時間已過去一年半,盡管擁有齊全的房屋過戶手續,在規定時間內上繳了全部拍賣款,他卻無法入住。
王先生由于擔心夜長夢多,他打算盡快辦理房屋過戶相關手續,早日搬進房子。不料,根據相關規定,原房主可以有6個月的“自動騰退期”。
轉眼6個月過去,王先生要求法院督促對方騰空房屋。法院表示,為避免今后出現房產糾紛,最好不要強制執行。然而,3個月后,原房主雖然搬出去了,但他的老母親卻住在了里面。此后,法院執行人員勸退老人,強制騰空了房子,當天把鑰匙交給了王先生。不料,一個星期后,原房主的老母親執意要搬進房子,雙方為此發生了一場糾紛。
通過司法拍賣購入房產的一個問題是需要購房者一次性付清房款,這在很多想要按揭買房的人看來也不能接受。
上班族要想拿出超過百萬的錢買房,在不能按揭的情況下,大部分只能靠東借西湊,這一來可能會增加人情負擔,此外還可能會增加利息支出。
目前,房產拍賣還比較零散,可供拍賣的房子數量并不豐富,不一定剛好有適合購房者自住的房屋,也是購房者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