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房地產市場呈現冰火兩重天,一邊是一二線城市熱得燙手的火爆場面,另一邊卻是三四線城市的穩定甚至低迷。面對火爆的一二線樓市,宗慶后的聲音代表相當一部分人士的觀點:警惕中國樓市泡沫。但是身處房地產圈的王健林觀點卻截然不同:
王健林:認為北上廣,或者說包括二線城市,像合肥、長沙這些,需求是靠投資撐起來的這種看法是完全錯誤的。最近十年,北京城市人口凈增750萬,上海這十年城市人口凈增800萬。每年北京上海大概是(凈增)70到80萬人,廣州(凈增)大概60萬人,這70-80萬人,不用太多,1/7的人買房就是10萬套,就相當于北京當年供應總量。很多所謂做經濟分析的人,所謂的研究者,基本上是坐在辦公室里想問題,他應該到實地去看一看,我們現在的房地產需求不能簡單的說就是泡沫。我覺得絕大部分,只要有限購的城市,基本上還是剛性需求為主的,不然的話,這是什么泡沫呀!
既然房價沒有泡沫,對目前的房地產調控,王健林有如何看?猶豫再三,王健林說了實話,他認為目前的房地產調控并不太成功,原因是方向不對:
王健林:調控的定位發生了偏差。我們把調控的定位定成控制房價上漲,而不是定位在保證居者有其屋,方向差了,你做再大的努力效果也不好。中國還在城市化快速形成當中,中國經濟體在向著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發展,人們收入還在增加,你指望房價不漲,這個定位首先我覺得就不科學。
目前市場上瘋傳,房地產調控的長效機制馬上就要登臺亮相了。不少人寄希望于此,希望高燒的房價能降降溫。但是王健林有給大家潑了一盆冷水:
王健林:至于建立長效機制,說老實話,我看也很難有什么機制做到大家都滿意。不要寄希望于哪個人提出來幾招就成為領導、商人、百姓都滿意的高招,這些招基本上出不來。為什么呢?解決房子問題對世界各國政府都是高難度考題。
王健林并不是第一個成為中國首富的房地產大佬。縱觀十數年來的富豪排行榜,幾乎沒有人能夠蟬聯。盡管王健林如此看好房地產市場,市場的風云變幻又有誰能說得清!就在成為首富之際,王健林自己也屢次受到質疑。短短一年時間,從哈爾濱到合肥,萬達共投資1400億,落下四子。外界對于萬達的資金鏈的質疑此起彼伏。
王健林:很多財經記者,甚至包括一部分分析人士就簡單的把我們宣布的總投資相加,這么多錢,你們有這么多錢嗎?我們講的總投資,比如說合肥這個項目的總投資400億,什么時間完成呢,我們給這個項目的經營期是15年,我們任何一個項目給它的經營期至少是8到10年。簡單的把項目總投資就作為當年的投資,這是一個極其錯誤的概念。總投資是這個項目完成之內的所有投資額的相加。
兩個中國首富對房地產市場的觀點可以說大相徑庭,究竟誰對這個霧里看花的市場看得更清晰,更準確,這恐怕需要時間的檢驗!此時此刻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