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3月15日訊 電路布線不規范,裝修完工了發現家里漏水、材料太多導致環保超標、售前售后商家態度大變樣……隨著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的到來,家居行業的投訴事件被人們所關注。日前,記者從漳州市12315指揮中心以及漳州市室內裝修裝飾協會了解到,盤點2012年家居行業的投訴案例,其中家裝隱蔽工程、環保、售后服務等方面的問題,投訴較為凸顯。
1 隱蔽工程不合格成投訴熱點
“在協會去年接到的投訴中,關于隱蔽工程方面的問題可謂‘遙遙領先’。”漳州市室內裝修裝飾協會監察科工作人員宋先生介紹,隱蔽工程主要涉及水路、電路、煤氣管道改造等項目,是家裝過程中十分重要,卻又最容易出問題的環節。從投訴的案例來看,排水不順暢,滲漏和積水現象,電路布線不規范造成強弱電干擾、漏電或不便維修現象等,都是隱蔽工程不合格所造成的問題。
宋先生介紹,有些隱蔽工程問題在驗收時不容易發現,甚至是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才顯現出來。但一旦出現問題之后,只能拆改,這就不可避免地破壞原本嶄新的墻面地面。因此,建議消費者在整體裝修工程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最好讓專業人士陪同仔細驗收,以保障工程完畢不留隱患。
2 環保問題關注度逐年上升
為了把新家裝飾一新,人們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財力,逛建材市場,找家裝公司,盯工地,一路辛苦下來搬進新居是不是就能松一口氣了?如果裝修時不加以留意,只顧了美觀,卻忘了空氣環境,裝修所帶來的副作用就會對健康造成損害。
家和裝飾負責人沈經理告訴記者,漳州業主對裝修過程是否環保的問題,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有不少業主在選擇家裝公司的時候,都希望公司能將環保承諾合同化。對于如何避免裝修結束后屋內有害物質超標,沈經理認為裝修前的設計方案很重要,復雜的造型,材料用得多,自然保證不了清新的空氣。設計應充分考慮室內空間的承載量和通風量,合理使用材料,以提高室內空氣質量。在選購建材的時候,要留意所購材料的檢測報告,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材料。此外選擇正確的施工方法也能起到環保的作用。
另外,裝修完工后,不要急于入住,先開窗通風一段時間,并擺上綠色植物,都有利于有害物質的揮發。
3 售后服務“想說愛你不容易”
漳州市12315指揮中心陳主任介紹,售后服務問題也一直占據著建材類投訴榜的前列。如售前售后商家態度反差大,有不少消費者反映商家在收了錢后,就會一改售前積極的態度,行動變得遲緩,承諾半個月內可以完成的訂單,可能一個月后還遲遲不見蹤影。
也有消費者反映,在選購家居建材的過程中,會遭遇退換貨難的問題。市民陳先生在某衛浴品牌定了一個立柱盆,原準備安裝在主衛,結果因為一些原因用不上,陳先生找該店協商,但工作人員表示訂金不可以退。于是陳先生要求將600余元的立柱盆調換成200多元的毛巾架,工作人員表示更換可以,但是更換后的貨款必須與立柱盆價格相近。這一遭遇讓第一次裝修的陳先生很心寒。
此外,瓷磚鋪設后出現色差、不平,商家未能做好補救、賠償問題,也都是建材類投訴中數量較多的問題。
針對此類問題,陳主任建議消費者不要輕信商家的口頭承諾,一切承諾要以書面的形式為準,承諾條款切忌含糊不清。此外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還是應該選擇市面上口碑較好的品牌,品牌商都很在意維護自己的品牌形象,對于消費者的投訴處理會更積極,后期的維權也會相對容易一些。
□延伸關注
選擇好品牌 多上一道“保險鎖”
除了隱蔽工程、環保、售后服務等是投訴榜中常見的問題,家裝游擊隊和山寨建材品牌也常常登上投訴“黑榜”。
一個品牌企業要想在市場上站穩腳跟,除了保證產品質量外,盡可能多地取得好口碑和客戶認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家居建材市場上顯得尤為重要。以隱蔽工程為例,名匠裝飾設計總監趙先生表示,名匠除了向客戶承諾保修10年外,接到客戶保修后,維修人員將在2個小時內上門處理。
諾貝爾瓷磚負責人卓尤佳認為,一個好的品牌企業,經歷了多年的市場歷練,在防范問題的出現和處理方面也會更加成熟。以諾貝爾為例,先進的制造工藝、嚴格的把關可以保證同一批次產品零色差問題。另外,龐大的全國互聯網絡,也可以避免客戶交了定金庫存不夠的情況發生。
除了選購時盡量挑選品牌企業,在大型家居賣場內挑選產品,也能讓消費者的權益多加一重保障。據紅星美凱龍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紅星內的所有商戶都有向賣場交納保障金,只要在賣場內簽下的訂單出現了問題,消費者可先向賣場投訴,由賣場出面解決。
家和裝飾負責人沈經理認為,在消費者購買家居建材時,一些家居建材可能會有許多附加功能,但價格卻因為這些用不上的功能而“水漲船高”,所以選購時要以自己的實際需求為主。而在裝修過程中,除了家裝公司采用新技術、新工藝保證質量外,在設計時也要充分考慮材料是否環保,用量是否合適,避免盲目追求奢華,也能有效降低污染。(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盛凌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