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想買房子的人,房價下降是好事;對于想賣房子的人來說,漲價能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有的人,在拆遷的時候,拼命的想要高額補償,但是,就是同一個人在拿到補償之后,又希望買一個物美價廉的房子……
第一條理由,以美國為例。美國這個國家在世界上是得天獨厚的,北美大陸最好的土地都被美國人控制了。相比較而言,美國的自然條件比中國要好很多。美國除了100多年前,自己內部打了一場歷時五年的南北戰爭,本土就沒有受到過戰火的摧毀。美國人的住房條件在世界上是一流的,供需基本平衡,即使是這樣,美國的房價也是逐年上漲的。巴菲特1950年代末期買了一套住房,到2000年,價值為100萬美元,奧馬哈在美國也就是一個三線城市而已。洛克菲勒家族在紐約的一套800平方米的住房,當年購買時只花了10萬美元,當傳媒大王默多克和鄧文迪結婚時,從其手里購買時則支付了4400萬美元。
第二條理由,以韓國為例。韓國在朝鮮戰爭之后,在美國的扶持下,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20世紀70年代,就成為亞洲的四小龍。韓國的物價總體上來說,并不十分貴,但是韓國的房租和房價卻是十分昂貴。韓國人的住房也十分擁擠,在首都首爾幾乎很少有人住面積在10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據韓國的統計資料,在過去的60年里,韓國的房價平均增長幅度為12%左右。既高于GDP的增長幅度,也高于CPI的增長幅度。多數韓國人也是把購買房產列為家庭投資首選。
第三條理由,以香港為例。據最近的消息,香港的房價已經恢復到了1997年的高位。而且,香港的房價也在繼續快速上漲。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之所以能夠成就今天的事業,就是他始終相信香港的房價會繼續漲。據稱,港府的司級以上的官員,平均每人名下有8套房產。在文革期間和香港回歸之前,有許多人認為香港的房地產會崩盤,有很多有門路的人選擇賣掉香港的物業,移居國外,星移斗轉,事實證明這些人的判斷是是失誤的。香港即不存在強拆的現象,也不存在官員的集體腐敗,但是,房價也是在不斷上漲。
第四條理由,以上海為例。十年前,在上海的內環線以內買房子,價格在5000多元/平方米的新房子都是好房子。總價40多萬就可以買一套房子,而這些錢目前也只能買一個車位。現在,上海的遠郊區縣的經濟適用房的價格也是十年前上海中心城區的兩倍。
第五條理由,以溫州人為例。溫州人自稱是中國的猶太人,這個說法是否正確也是值得討論的,但是,溫州人卻是非常熱衷于投資房地產的人群。十年前,一位溫州的企業家在上海就說過,在上海投資十套房產就相當于辦一個企業。當時浦東最好地段的房價不過4000多元/平方米的時候,許多溫州人都投資了房產,現在各個收獲頗豐。在這件事上,溫州的鄉下人比精明的上海人聰明很多。那時,上海人的口號是“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