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租賃市場而言,上一輪寫字樓租金快速上漲主要得益于國企和金融機構的擴張(租賃面積在3000平方米以上),這部分增長占據去年新增租賃量的64%,而中小企業基本上被邊緣化了。”對于過去數年北京寫字樓市場租金快速上漲的情況,人民幣房地產基金代表機構——高和資本在日前發布的報告中作了這樣的分析。隨著此輪國企和金融機構擴張的結束,北京寫字樓市場的盤整也隨之開始。
甚至不僅僅是北京,在全國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寫字樓供應短期飽和,租金面臨下滑壓力的情況。
“總體來說,2013年寫字樓市場在租金方面或會面臨一定的壓力,并且二線城市這方面的壓力會比一線城市大很多。”世邦魏理仕環球研究部中國區執行董事陳仲偉如此表示。
此前不久,世邦魏理仕剛剛發布《中國及廣州2012年物業市場回顧與2013年展望》報告,并預測。今年一年全國將會有大量的寫字樓新增供應,其中大部分來自于城市的新興區域,同時寫字樓的空置率將進一步走高,部分城市的租金也會承受一定的壓力。
需求增長放緩
2013年寫字樓市場需求放緩,這一判斷基本得到了國內大部分專業機構的認可。除高和與世邦魏理仕之外,戴德梁行華北區董事總經理何衍鈞也表示,由于近一兩年有超過43萬平方米的新增供應,北京寫字樓市場過去供應緊張狀況得到緩解。預計今年的市場流動性應該比去年要有所好轉。
而世邦魏理仕更是在其報告中披露,2012年全國寫字樓凈吸納量按年下降超過40%。從區域來看,華東及華北下滑幅度超過50%,而受惠于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華西市場的凈吸納量則同比增長8%。
世邦魏理仕的分析人員表示,市場需求減弱的趨勢其實在2012年就已露端倪,就市場需求來看,2012年全國的寫字樓需求是減弱的。而在此之前,空置率連續三年均走低,但是從2012年開始,全國范圍內寫字樓市場空置率有所回升。
而在對比歷年數據之后,世邦魏理仕認為,目前的市場需求已經回到2009年第二季度的水平,所以寫字樓的波動相對來說比較緩慢,過去幾年租金快速上漲的局面將不會再次出現。
何衍鈞也認為,寫字樓是一個相對市場化的板塊,受整體經濟環境的影響比較大,是一個能夠真實反映整體經濟的房地產板塊。
近期寫字樓市場走勢的變化,與宏觀經濟也有很高關聯。中國的經濟增長在連續7個季度放緩之后,終于在去年第三季度,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到7.4個百分點。
在國內經濟增長放緩以及外圍經濟持續疲弱的雙重影響下,2012年全國優質寫字樓的需求明顯減弱。
投資客群生變
與寫字樓市場租金增長放緩同時的,則是國內投資客戶開始發生變化。“過去北京商辦物業核心大盤50%的客戶是山西、鄂爾多斯、唐山的資源型投資者等,他們投資的量級一般在3000萬以上。但這些客群正不斷在萎縮,而1000萬以下的理財型資本日益崛起。”高和資本董事長蘇鑫這樣稱。
在北京,過去十多年里商辦物業散售市場最具代表性的企業便是SOHO中國,從2006年朝外SO-HO的23.32億銷售額,到2008年三里屯SOHO的69.21億銷售額,再到銀河SOHO的接近200億的銷售額,占當年北京散售商辦市場總額的半壁江山。
而SOHO中國最核心的客戶群是山西、陜北、鄂爾多斯等資源密集地區的業主。也就是所謂的“安全性資本”,這類人群追求資產的安全性,注重資產的保值增值,對價格不敏感,并不追求高額的投資回報。但隨著資源要素市場的每況愈下,再加上中央政府力推的煤炭資源整合等行動,這些客戶財富的幾何級數增長的時代也一去不復返了。所以安全性資本的購買力日趨萎縮。
但這并不意味著商辦散售市場的枯竭。許多“理財型資本”逐漸站到舞臺的中心,這些錢投資額度相對較小,但對價格和投資回報率非常敏感。這類人群對文化和品牌有明顯的偏好,工作時不喜歡被打擾,圈層網絡具有明顯特征,主要集中在EMAB班、各大會所和俱樂部。整體而言,未來商辦物業的散售市場整體在萎縮,中型客戶出現斷檔,小宗成交凸顯。
隨之而來的則是投資理念的升級。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房地產的銷售人群以及購買客戶在自身定位層面都存在一定的錯配。就銷售員而言,推薦的產品僅是商辦物業,并沒有整體為客戶進行資產配置。所以只能是“賣藥的”,而非“醫生”。客戶從他那里購買產品更多的是基于產品本身,而非基于彼此的信任。這種模式我們稱之為 “產品驅動式營銷”,而未來的方向一定是“信任+產品的雙驅動模式”,甚至會升級為純的信任驅動模式。從客戶的角度而言,過去對自身的財富也沒有很好的配置,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即所有錢都用于炒房。未來投資者的錢將分為幾大類,有些錢是用來保值的,有些錢是用來博取高收益的,即資產配置的概念。
就現實而言,寫字樓市場的盤整也意味著客戶將關注更多的細分市場,如商鋪類物業的發展潛力也將逐步被挖掘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