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清華EMBA名師管理論壇在深圳舉行,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魏杰表示,我國房地產普漲的時代已經過去,供求規律已經在起作用,在一些房子供過于求的三四線城市,房價一定會下行,甚至有可能崩盤。
房價普跌時代不會到來“我最近調查了153個城市,大部分是三四線城市,發現大量的三四線城市房子嚴重地供過于求,這樣的(地方)房價會回落,而有些城市依然供不應求,房價可能處在上升的狀態。”魏杰昨日的演講以“十八大后的中國經濟”為主題,表示中國房價普漲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但是房價普跌的時代也不會到來,中國房地產在進入結構調整時代。
他認為,黨的十八大之后,我國經濟增速下滑的風險加大,確保穩步增長是最為重要的問題,重點應該是對中國經濟進行深度調整,第一條對策就是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杜絕救市的口徑;第二條對策是深度調整中國經濟,要靠技術創新、內需和消費三個新增長點。
魏杰表示,我國面臨著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深化改革的深層次問題。其中,調整經濟結構包括房地產行業、制造業、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海洋產業等方面,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則包括以從成本優勢為特征的經濟增長,轉向以技術為優勢的經濟增長,而轉變的核心就是技術創新,技術創新的支撐點包括法律基礎、實驗室經濟、人才基礎。
深圳可發展實驗室經濟“一個大學不在于校園多漂亮,而是在于實驗室經濟做得如何。如果你問我清華大學什么最值錢,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是那些現代化的實驗室最值錢。”魏杰表示,任何人的技術創新都離不開現代化的實驗室,要把知識變成技術的話,只有在現代化的實驗室才能完成,而這種現代化的實驗室就是實驗室經濟。
他表示,大部分諾貝爾獎獲得者來自美國是因美國是實驗室經濟大國,可以把實驗轉化為技術,而且因為美國有這種孵化器可以讓知識轉化為技術,高端人才也向美國流動。有些地方通過高薪酬來吸納這些高端人才,有的開價甚至是美國的10倍但人才依然不來,就是因為缺乏孵化器,人才來了之后會擔心自己無法完成人生價值,涉及技術轉軌。
“深圳的空氣很好,人民很幸福,所以這種地方就不要幫助別人生產產品了,應該琢磨怎么生產技術。”魏杰告訴記者,實驗室生產的是技術而不是產品,深圳作為一個年輕、沒有負擔的城市,應利用自身優勢,鼓勵民營、國有資本進入實驗室經濟領域,成為資本和知識的聚集地,用技術成就社會。
他表示,開展實驗室經濟開頭難,必須堅持以南方科技大學或“實驗室+人才”作為特色,在中國產生巨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