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亞,一個對冬天沒有太多概念的城市。近期,300多家房企代表參加了在這里舉行的一次論壇。與會的一位人士向記者透露:“多數房企對2013年市場預期樂觀,認為‘春天的腳步已經近了’。”
國土資源部近日稱將繼續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在保持從嚴從緊基調和監督政策執行的同時,針對不同類型城市,實行分類指導。在業內人士看來,“分類指導”的提法頗有新意,這透露出官方在調控思維上已經拒絕“一刀切”。
對于中國經濟來說,房地產仍是支撐經濟的重要行業。有開發商代表對記者稱:“相比之前那個飛速狂飆、充滿造富神話的市場,現在的市場顯然更健康、更理性,也更穩定。”
解凍
穆迪近期將中國房地產行業的信用評級前景上調至穩定,自2011年以來該評級一直為負面。
2012年的國內樓市開始從“極寒”邁向“暖冬”。
國家統計局發布2012年11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與10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10個,持平的城市有7個,上漲的城市有53個。另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數據,百城房價自2012年6月以來已是“六連漲”。
房價上漲的同時,房地產業的“基本面”也在加速回暖。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2年1~11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和銷售情況顯示,1~11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6477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6.7%,增速較1~10月提高1.3個百分點。這是近5個月來,該指標首次回升至16%以上。業內普遍將此理解為樓市從底部回升的重要信號。
同期,與房地產開發投資相關的房屋新開工面積、企業購置土地面積和土地成交價款等指標雖仍下降,但下降幅度均有所收窄。此外,2012年前11個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9.17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4%,這是該指標2012年以來首次正增長。
成交回暖、房價止跌回升,2011年年初還預期普遍悲觀的一線開發商們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業績。在萬科之后,中海和保利也在2012年踏入“千億俱樂部”,華潤、招商等一線房企大多超額完成全年銷售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整體上房企去庫存的壓力仍在。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1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3.36億平方米,比10月末增加519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加298萬平方米。
春天?
相比于之前樓市速凍的肅殺景象,2012年的中國樓市出現解凍,但持續的“暖冬”能否成為全行業“復蘇”的起點?
國土資源部的最新表態顯示,中央對房地產業的宏觀調控力度和方向依然不變,限制性發展的政策趨勢依然是主流。這意味著“去投資化”的樓市調控政策應該還會繼續執行,限購、限貸不太可能出現松動,樓市調控政策底線不可能觸動。
但在現實層面,房地產政策確實正在出現“微調”,如2012年以來政府已經公開認可的首套房差別化的信貸政策、普通住宅標準調整,還有近期公積金貸款政策的微調,以及由于降息、降準等帶來的貨幣政策的定向定量寬松等。
同策咨詢研究中心總監張宏偉認為,由于政策“微調”與房地產調控的“雙重標準”的執行,再加上以城鎮化拉動內需的2013年宏觀經濟政策的定調,2013年房地產市場基本面應該還會在“微調”政策刺激下持續回升,但是不會出現大幅逆轉行情。
易居中國董事局聯席主席兼總裁周忻表示,房地產市場春天腳步正在臨近。“房地產調控是無奈的、必需的、長期持續的,但人均收入翻番計劃的預期使大家短期看好房地產,對五年內經濟發展的預期使大家中期看好房地產,城鎮化則是房地產長期發展的關鍵利好。”
值得注意的是,被房地產業內稱為“先行業之憂而憂”的萬科卻對2013年的樓市持“謹慎悲觀”的預期。近日,世聯地產董事長陳勁松在其微博上引述萬科總裁郁亮的看法稱:“2013年房地產巿場最大風險在于部分城市復蘇過快,政府想調控房地產市場的手段是無窮的;房地產巿場最好不要有什么春天、夏天。如果出現春天,離死寂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