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豐收。(長樂融媒體供圖)
日前,在長樂區古槐鎮的雪美農業水稻種植基地,11000多畝水稻田迎來豐收季。金黃稻穗隨風起伏,收割機穿梭其間,將飽滿的稻粒收入倉廩,勾勒出“田疇織錦繡,沃野踏歌來”的豐收圖景。
“這幾天,我們每天都安排6臺自動收割機作業。天氣晴好的時候一天能收割400多噸稻谷。”福建雪美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向雪說著,難掩喜悅之情。
在田間,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在農機手熟練的操作下,切割、脫粒、秸稈還田等工序一氣呵成。不一會兒,機箱就裝滿了稻谷。稻田邊,機械伸出長臂,將稻谷卸到運糧車上,稻穗碰撞的沙沙聲與機器的轟鳴聲交織在一起,奏響豐收樂章。
“今年我們社會化服務的早稻種植面積達11000多畝,主要種植盛泰優018、泰優398等品種,預計畝產量可達625公斤,相比去年增產7%左右。”李向雪介紹道,今年早稻豐收離不開“智慧糧田”。
如今,種田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苦差事”,旋耕機翻地、插秧機插秧、無人機植保、收割機收割、烘干機烘干,農業生產實現了全流程機械化。農業生產邁向智能化、現代化,測土配方施肥替代了“憑感覺撒肥”,無人機防蟲取代了“背著藥桶跑”,科技讓農業變成了充滿奔頭的“新行當”。“自動化收割不僅降低了成本,還提高了效率,為晚稻插秧爭取了時間。”李向雪說,今年的早稻收割任務預計8月1日前完成,確保顆粒歸倉。
近年來,雪美農業通過選取優良水稻品種、使用科學栽培技術、做好病蟲害防治,并對水稻進行信息化、精細化耕作管理,在機械化應用與智慧農業元素的加持下,實現規模化發展,并為農戶提供多種多樣的社會化服務,為糧食穩產筑牢根基。
夏風拂過稻浪,谷香陣陣。借助科技力量,金色田野上,智慧農業新篇章正在寫就。(記者 蔣雅琛 通訊員 王至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