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看上病、看好病,《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強調,要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
鄉鎮街道的醫生可以直接開區人民醫院檢查單、化驗單;鄉鎮衛生院拍的片子,區醫院醫生來診斷……目前,長樂區改變傳統醫療架構,在全市首創互聯網+醫療健康“一系統五中心”服務體系,在近期舉行的全市信息化建設現場會上做經驗推廣。
打通鄉鎮與區“就醫通道”
“真的方便多了!”日前,長樂區湖南鎮衛生院醫生幫卓阿姨下單長樂區人民醫院CT檢查項目后,她直接到醫院取號檢查,檢查結束后半小時內就拿到報告。
傳統就醫模式下,當鄉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接診醫生發現本院開設的檢查檢驗項目無法滿足診治需求時,患者需要再去上級醫院檢查,重新經過掛號、候診、問診、開單等程序。
而現在,長樂區18家鄉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醫生可以直接在基層衛生信息系統開單預約長樂區人民醫院的CT、核磁共振等大型檢查項目,群眾只需根據預約時間到長樂區人民醫院門診一樓服務中心取號后即可直接到預約的科室進行檢查。
長樂區人民醫院還為在基層醫療機構開具檢查單的患者開通綠色通道,對鄉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具的CT、核磁共振等大型檢查項目通過系統標記為優先檢查號,在檢查結束后30分鐘內出具檢查報告。
成立區域檢驗中心
5日上午,在漳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檢驗科工作人員正在執行檢驗醫囑,只見她熟練操作LIS系統——打印標簽、登記病人信息,給患者采集靜脈血后,將樣本裝入了標本轉運箱。下午3時前,這些標本就會送至區域檢驗中心(長樂區人民醫院檢驗科)進行檢驗,并在當日檢測完成后回傳檢驗報告。
而之前,長樂區大部分鄉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具備檢測標本的能力,群眾檢測需要到上級醫院重新掛號、排隊。
為了解決群眾這個看病就醫困擾,長樂區人民醫院推進成立區域檢驗中心,將18家基層醫療機構需要檢測的外送標本于每天下午3時前,通過第三方物流公司配送至長樂區人民醫院,長樂區人民醫院檢測完成后將檢驗結果及報告回傳區域檢驗平臺,基層醫生可在工作站查看結果。
目前,長樂區人民醫院對3類46項醫學影像檢查項目(剔除9個未開展的檢查)、7類73項臨床檢驗項目開展門診及住院的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影像、心電“云診斷”
“真沒想到在鄉鎮衛生院拍的片,會是長樂區人民醫院的醫生進行分析診斷,不用再奔波了!”不少患者在得知遠程影像診斷服務后,不由發出感慨。
目前,長樂區人民醫院已完成區域遠程影像系統與院內影像系統的一體化整合,實現了單點登錄和業務信息提醒,影像科醫生無須在多個系統頻繁切換,使用操作更加便捷,對基層醫療機構上傳的病例一般在30分鐘內就能出具影像診斷報告。
不僅影像可以“云診斷”,借助遠程診療平臺,患者同樣能在鄉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享受到上級醫院同質化的心電診斷服務,一般30分鐘內就能出具心電診斷報告,如有緊急情況,也能快速得到救治。
遠程診斷為鄉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治療上提供了更專業的保障,也為基層群眾搭建起生命救治的“健康橋”。據統計,2024年1月至6月,區域遠程影像診斷中心完成診斷3354例,區域遠程心電診斷中心完成診斷4861例。
兩個系統加緊建設
據介紹,“一系統五中心”包括建設醫技協同預約系統、區域檢驗中心、區域遠程影像診斷中心、區域遠程心電診斷中心、區域消毒供應中心、區域病理診斷中心。目前,區域消毒供應中心和區域病理診斷中心正在加緊建設中。
區域消毒供應中心目標是:各分院需消毒滅菌的物品經由物流運送至區人民醫院進行集中滅菌處理,經檢測滅菌合格后再通過物流系統配送至分院,節約各分院運行成本,實現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和共享,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
區域病理診斷中心目標是:各分院將需進行病理診斷的標本按規定封裝后送達區人民醫院病理科,病理科自接收到標本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出具診斷報告。
另外,取藥環節也大幅提速。今年7月,長樂區人民醫院門診藥房的全套藥房智能化系統運營,20秒左右將配好的盒裝藥品送到指定窗口,最快1-2分鐘、一般5-10分鐘以內完成取藥。
另外,長樂區人民醫院還推行“一號管到底”服務,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和時間成本,改善就醫體驗。(記者 徐文宇 通訊員 陳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