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發族期待怎樣的老年教育呢?
更豐富——
“老年人需求比較多樣,有些人想學詩歌朗誦、唱歌跳舞,在我們這兒就學不了。”段浚川說,東城區老年大學開設書法、繪畫、攝影、文學等課程,但沒有表演類課程,“我們也知道大家不一定都喜歡繪畫書法,課程需要多樣化,但不少課我們開不了。”
全國老齡辦政策研究部副主任李志宏介紹,國內缺乏退前教育,老年人退休后,一時半會兒生活習慣難以調整,心理上對長期賦閑狀態也準備不足。日本、美國、德國等國家的退前教育非常發達,而國內在這個領域基本上是空白。
目前,國內老年大學教學內容以書法、繪畫、攝影、戲曲、烹飪等興趣班為主,不少老人希望開設心理學、營養學等課程,但在老年大學里幾乎找不到。
更現代——
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老年人都喜歡唱歌、跳舞,“其實我更想學攝影攝像、電子相冊、手機理財。”初秀蘭說,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銀發族對手機、電腦等科技產品的興趣越來越高。拍照片、錄視頻很受老年人追捧,“真希望多一些有時代感的課。”
現在,老年教學普遍缺乏多媒體、網絡等現代教學手段,教學方式比較陳舊刻板。李志宏建議開展對現有老年教育課程的數字化改造,開發適合老年人遠程學習的數字化資源。通過互聯網、數字電視等渠道,加強優質老年學習資源對農村、邊遠、貧困地區的輻射。
更便捷——
“上歲數本來就不愿意跑太遠的路,胳膊腿都不好使了,陰天下雨更不想出門,要是能在家門口就近學習就好了。”周炳泉說,很多老人像她一樣不愿意到數十公里外的市中心上課,但街道社區承載的老年文化服務職能尚不健全,不能實現讓老人走出家門就能學習的愿望。
方便老人就近上學,需要豐富街道社區的服務功能。“老年人學了新的知識和技能,也能發揮余熱,有利于參與社會及社區的建設,對社會發展穩定有積極意義。”姜向群認為,社區可充分挖掘本地居民中的人才資源,以發展志愿者的方式開展老年教育活動;政府應推動社會辦學,允許社會力量、民間資本參與老年教育,并給予政策支持。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