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教育局針對中考改革發出四份征求意見稿,廣州中考改革將于2021年正式實施,而2019、2020年則為新政的過渡期。
換句話說,現在初一的學生將是第一批完整執行新政的孩子,而現初二、初三的學生將逐步過渡,所以,目前在讀的初一-初三孩子都將有不同程度的變化。
那么,究竟這個中考新政的變化點主要在哪里?
小編整理了幾個要點,讓家長能夠一目了然。
一、考試方面
不變
總數與總分:7科 / 810分
科目分數:
語文、數學:150分
英語:(卷面+聽說)150分
物理、化學:100分
道德與法治(政治):100分;開卷部分60分
體育與健康:60分
點評:
體育考試項目的評分標準會否有變化暫時沒明確。
變
學業考試不得使用科學計算器
點評:
2015年中考實施可以帶計算器進考場的舉措,現取消此舉措,可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加強與高中教學相銜接,這對習慣用計算器的同學來說,也是一個挑戰,必須加強計算能力應對中考改革。
二、指標到校方面
變
1、指標到校指標學校范圍擴大
2018年,只有國家示范性高中有資格參與指標學校的指標分配,2019年擴大至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學校和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學校。
2、指標到校比例擴大。
指標分配的比例從30%擴大至50%。
3、指標分配方式有變。
成立教育集團的省、市屬及區屬示范高中將部分指標計劃直接分配到集團內農村初中和薄弱初中(辦法另行研制),剩余的指標計劃與未成立教育集團的省、市屬及區屬示范高中的指標計劃按兩級分配或一級分配模式分配給初中學校,具體由市招考辦組織實施。
點評:
指標到校范圍擴大與指標計劃的增多,不僅僅影響指標批的志愿填報,同時對提前統招批的錄取線也肯定有影響。指標學校的錄取控制線標準維持,這在一定程度上保持頂尖層次學校的生源質量。
基于以上的改變,指標批將成為示范性高中招生計劃最多的一個批次,對指標志愿的填報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
不能再像往年將指標批當作沖一沖的志愿填報,特別對中等生來說,提前統招批的招生計劃下降,有可能導致錄取分數線升高,志愿填報考量的因素更多了,招生計劃的改變也使往年的錄取數據的參考價值也相應地下降。
三、自主招生與特長生
變
1、經批準的示范性普通高中可試行自主招生。
招收初中應屆畢業生,比例不超過本校招生計劃的10%,體育、藝術特長生招生在普通高中自主招生范圍內安排,招生方案由市另行制定。
2、市屬學校面向全市自主招生,區屬學校面向本區自主招生。被普通高中學校自主招生錄取的學生,中考成績必須達到全市統一劃定的招生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
點評:
自主招生對部分有學科特長或創新潛質的學生是好事。然而,假如中招辦不對自招進行統籌安排的話,極有可能會造成招生混亂。
自招也設志愿,每個學生只能報一所學校自招,所有學校的自招測試安排在同一天進行,這樣既方便學生也方便學校。
另外,將特長生計劃歸入自主招生范圍,會不會造成有些學校為能在自主招生錄入更多的尖子生而壓縮特長生的招生計劃是未知的。
四、取消特色課程班在獨立批的招生
變
官方解釋是,擬試行自主招生,將特色辦學納入學校日常教育教學范疇,建立常規選拔和培養機制,因此擬取消特色課程班的招生政策,切實鼓勵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點評:
取消特色課程班在獨立批招生,對很多學生來說,相當于填報志愿時少了一個批次志愿選擇,但影響不是很大。
事實上,特色課程班在獨立批的招生,不少學校更多的是以斂尖為主要目的,已經和特色課程建設的初衷相背了。通過其他批次錄入的學生,只要條件達到,進入學校后仍然有機會進入特色課程班的。
五、隱性變化——命題原則
變
新命題原則第2點:
加強考試內容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的聯系,注重考查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注重考查知識的寬度和廣度,特別是在具體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點評:
強調“考查學生的正確價值觀”,“注重考查知識的寬度和廣度”。這可能是發出一個將來命題的風向標。
“考查學生的正確價值觀”這點可能主要體現在語文和政治的命題上,而“注重考查知識的寬度和廣度”,暗示可能加大數理化試題的難度,以和高考全國卷更好的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