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習慣>神童
我們對于奇跡的盼望可以說烙在基因里的,人類對自身奇跡的盼望那就是神童,中國人的神童情結尤其重!在生命中能與生兒育女的酸甜苦辣相比的經歷實在不多,如果能生個神童的話,這一切似乎都免除了。可實際上神童的家庭可能遭遇更多的不幸,因為歸于平淡本身就是不幸。
全世界各國的神童事跡都證明了神童并不神奇。因《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而出名的德國奇才卡爾·威特8歲時運用6國語言,并通曉五門學問,尤其
擅長數學。9歲進大學,16歲獲博士學位。至此他成功了嗎?23歲他發表了《但丁的失誤》一書,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而不是人們期盼的大科學家,這樣一本學
術著作奠定他是偉大人物嗎?充其量"小作"而已。韓國宇宙級神童金雄熔三歲多就入漢陽大學學習,四歲到日本電視臺表演,3分鐘解決了一道不定積分的大學試題,全世界為之驚駭!但17歲參加高考,在錄取生中他名列倒數。神童為社會貢獻了什么?只不過貢獻了一個奇跡現象,說明人類大腦的潛力無限罷了。
那么真正的教育是什么?葉圣陶先生說:"教育簡單地說只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一點也不錯,德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智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鍛煉身體的習慣。單在培養孩子良好習慣上,父母都做不好,談什么培養神童?
可以說,父母不在培養良好習慣就是培養惡劣習慣。許多父母為孩子做好一切:大到做飯、洗衣、接送上學,小到系鞋帶、削鉛筆、剝蛋殼,孩子除了形
成依賴的習慣,沒有其他行為的機會。有些父母想培養孩子預習、復習、作筆記、按時作業的習慣,但自身文化不高而力不從心。有些父母要求太高,有些父母一味說教,有些父母自身惡習太多,都導致習慣培養的失敗。
習慣意味著意志力,意味著自我控制力,意味著效率,意味著一切是自然:優秀是一種習慣。如果你真心渴望孩子優秀的話,那么就變"神童情結"為"習慣情結":一定要幫助孩子養成哪怕是一個良好習慣!鼎鼎家教網海淀老師創辦,免收會員費,一心只為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