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距離中考[微博]越來越近了,同學們都感覺到時間越來越不夠用,很多瑣碎的時間也都被安排的滿滿的,這里我特別提醒大家注意一點:為了利用瑣碎的時間而攪亂注意力,是一件十分得不償失的事情。
我初中的時候學過一篇華羅庚的《統籌方法》,他舉了一個早上起床做事情的順序為例,上廁所需要五分鐘、洗漱需要五分鐘、煮雞蛋需要十分鐘,做這些事情的順序應該怎么安排?如果先上廁所,再洗漱,然后煮雞蛋,總共需要花二十分鐘。如果我們把這些事情“統籌”一下,先把雞蛋放進鍋里煮,然后去上廁所,再洗漱,這個時候雞蛋也正好煮好了,整個過程只需要十分鐘,節約了一半的時間。
這樣的方法對我們合理安排時間當然很有借鑒意義,但有一個條件:這種利用時間的統籌只有在做那些不需要動腦筋思考的事的時候才能發揮作用。這個道理,我也是后來才明白。
有人說,世界上最寶貴的是時間。在我看來,有一樣東西比時間更寶貴,那就是人的精力。如果在抓緊時間和集中精力之間選擇,我將毫不猶豫地選擇集中精力。為了利用瑣碎的時間而攪亂注意力,是一件十分得不償失的事情。
我們要“同時”把語文、數學、英語等等科目學好,就只能學語文的時候不想數學,學數學的時候不想語文,專時專用,才能實現學習效率最大化。在聽課的時候,有些老師講的東西你感覺已經知道了,于是不愿意再聽,拿出書本來自己看別的東西。這樣做似乎很符合“統籌方法”。但你的精力受到了攪擾,等老師講到你不知道的地方的時候,要么你正看書看得津津有味,根本就沒有聽見,要么勉強抬起頭來聽一會兒,感覺沒頭沒尾的,注意力也集中不起來。最后,一堂課下來,書也沒看好,課也沒聽好。你希望一舉兩得,結果卻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原因很簡單,這里存在時間利用和精力集中的矛盾,知道的東西再聽一遍可能真的有點浪費時間,但如果為了節約那么幾分鐘時間而破壞了精力的集中,是很劃不來的。
有必要再說一遍統籌方法的運用原則:
它只有在做那些不需要動腦筋思考的事情時才能發揮作用。
所以,你可以先把雞蛋放到鍋里,然后去洗漱。但你切不可以先把雞蛋放到鍋里,然后來背英語。因為鍋里的雞蛋會使你無法集中注意力,你看起來節約了煮雞蛋的十分鐘時間,實際上背英語的效率大大降低,耽誤的時間可能遠不止十分鐘。你應該先把雞蛋煮熟吃了,然后安心地背英語,或者先把英語背完,然后煮雞蛋。
把這個道理想通了,你對“統籌方法”的局限性就算真正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