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實施二孩政策,教育準備好了嗎?
得知自己懷上了第二個孩子,北京某幼兒園教師小胡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在她面前擺著一個艱難的抉擇:要工作,還是要孩子?由于人手緊缺,得知小胡懷孕后,園長放出話來:“如果要孩子,就得主動辭職。”和小胡一樣,準備生二孩的女教師不在少數。
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女教師扎堆懷孕,常常出現“產假式缺員”,二孩政策更帶來生源數量結構性變動的壓力。近期,教育“十三五”規劃提出對策:繼續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建立健全與常住人口變化趨勢和空間布局相適應的城鄉學校布局機制;鼓勵通過政府購買崗位等方式解決幼兒園教師、保育員、保健員短缺問題,著力解決鄉村教師結構性缺員和城鎮師資不足問題。有專家建議,將有經驗的退休教師、具有教師資格證且有實習經驗但還未正式就業的畢業生納入人才儲備庫,有需要時可從中聘用教師代課。
8.如何防范和治理校園欺凌?
2016年12月,一段桂林某初中4名女生對另一名女生拳打腳踢的視頻在網上傳播開來,被打女生身體多處受傷,而毆打的緣由只是很小的矛盾糾紛。雖然經派出所調解,打人學生及家長道歉并承擔檢查費用,但該事件在校內外產生了較大負面影響。
校園本該是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以強凌弱、以大欺小的欺凌事件,猶如陽光下的陰影。2016年底,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強教育,減少“問題學生”的不當行為;嚴格學校管理,建立早期預警、事中處理及事后干預等聯動機制。下一步,教育部將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推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訂完善,明確學生欺凌和暴力的認定標準、預防措施、應對主體及追責機制等,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法律保障和對中小學生欺凌暴力事件的防治。
9.如何根除校園“毒跑道”?
近兩年,江蘇、上海、陜西、新疆、北京等地接連曝出學校塑膠跑道有異味的現象,發生了學生流鼻血、學校停課甚至拆除新建塑膠跑道的情況。據一份來自廣東的分析報告顯示,在省內進行的抽樣中,總體存在不合理風險的聚氨酯塑膠場地比例高達25%。
塑膠跑道材料中對人體或環境可能產生危害的化合物一旦超標,將會導致人頭昏、嘔吐、昏厥,嚴重的會導致呼吸困難,甚至致癌。對于塑膠跑道鋪裝后對空氣質量的影響以及跑道上空空氣質量的要求,目前我國還沒有相關國家標準。針對“毒跑道”問題,教育部專門成立了塑膠跑道綜合治理工作組,于2016年6月印發《關于開展合成材料面層跑道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并加快研制和修訂標準。目前,塑膠跑道“新國標”已形成了第三次修訂建議稿,今年1至4月將在全國近10個地方進行適用調研,形成征求意見稿,并盡快印發。
10.如何遏制無序校園借貸現象?
“無擔保、無抵押,當日放款”,在一些大學校園、微信朋友圈、QQ群里常見此類誘人的貸款廣告,借貸公司聲稱手續簡單,無須任何抵押就能放款。小張是四川省德陽市的一名大二學生,他現已負債10多萬元,這一切源于2016年1月那筆3000元的借款。
2016年是“網貸合規元年”,也是校園借貸各種問題暴露最多的一年,因校園貸而催生的惡性事件引發了人們的深思。一項針對全國近千所高校30萬名大學生進行的調查顯示,近半大學生無法識破校園貸詐騙陷阱,逾兩成相信存在無風險且高收益的理財產品。2016年,教育部與銀監會、公安部、工商總局、網信辦等部門提出“四個不得”,包括不得向未滿18周歲的在校大學生提供網貸服務,不得以歧視性欺騙性語言或其他手段誤導大學生借款人,不得變相發放高利貸等。這些工作正在有序推進,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