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教學區5幢教學樓、6幢學生公寓、1幢體育教學館等14棟樓,今年8月就可以完工了。”7月18日,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江勇指著規劃設計圖說。
面對職業教育發展的大好機遇。永安市充分認識到抓職教就是抓經濟、抓小康、抓素質、抓效益、抓社會穩定的重大意義,堅持學歷教育和職工培訓兩手抓,持續擴大職業教育規模,不斷提升職業培訓質量,增強服務當地經濟建設的能力。
方向已定,貴在行動,重在落實。4月16日上午,一場關于區域性職教中心策劃會在永安召開。永安各級黨委和政府正統籌規劃、統籌政策、統籌資源,明確時間表、落實任務書,努力建設永安特色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適應多種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發揮職業教育資源優勢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讓人人共享“成才紅利”。
定位明確,培養一線高級藍領
作為永安職業教育的龍頭老大,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將培養一線高級藍領作為己任。
“內涵建設,特色發展。這是我們學院一直以來所堅持的辦學理念。”江勇介紹,“學院設置的水利、電力、建筑、機電、電子信息等5大專業群35個專業,屬于百分百工科類,基本涵蓋了這些行業所需崗位,而每個專業群都有自己的品牌專業,培養出來的都是社會需要的緊缺人才。現在,學院已有7個國家、省級示范專業,是福建省第二個通過驗收的省級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
今年6月,永安職專的羅慶欽、吳建軍、劉小華在參加國家中職組電子商務技能比賽中喜獲團體三等獎。“我們學生要出彩、出成績,靠的就是參加技能大賽,這種全國性的大賽含金量很高。”永安職專辦公室主任朱里豐說。
一直以來,厚德、自強、修技、樂業是永安職專恪守的辦學理念。2013年,永安職專全面推進科段管理改革,學校按專業類別,由原有專業科和年段混合管理制改革為專業科管理制的模式,設置了旅游與商貿科、汽檢與機械科、學前教育科、電子信息科、高職科等5個專業科,學生可擇課走班,科長可擇班主任,專任教師可科段流動。“實施內部科段管理體制改革,變靜態管理為動態管理,提高了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優化了學校的人力資源。”永安職專校長助理黃瑾說。
按照調整布局、提高層次、突出特色、服務就業的辦學思路,2007年,永安市開始探索如何優化整合,在永安市建立一所高層次、多功能、上規模的高級技工學校。經過6年多的探索與研究,2013年10月31日,一所整合了“三明市第三技工學校”和“永安市技工學校”資源的三明市第二高級技工學校(籌)正式成立。
“學校立足三明、永安產業特色,緊緊圍繞市場需求,突出交通、汽車、機械等專業的辦學特點,對畢業生全部實行‘雙證書’制度。”三明市第二高級技工學校(籌)副校長章鵬飛說,“我們以培養中、高級技工人才為主要目標,畢業生就業率達99%。”
資源共享,促進區域職業教育發展
發展區域性職業教育,就是在政府、社會、企業、學校之間建立起一個平臺,資源共享,真正做到校企合作、產教融合。
實現資源共享,還需全方位、深層次、多形式的校企政合作模式。近年來,永安職專與多家大型企業合作,大力推行“車間進校園”實訓模式,與中國重汽、永安金聲機械、永安松寶電子有限公司等深化合作。
此外,永安松寶電子有限公司與該校各投入資金50萬元建設實訓基地,通過引廠進校,創造了“教室與車間合一,教師與師傅合一,學生與學徒合一,作業與作品合一”的“四合一”人才培養模式,從而提高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節約經費投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人才儲備。
在優化資源配置上,福建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與永安職專、尤溪職專、沙縣農校、三明林校、寧化工貿學校聯合辦學,實現了中、高職教育的銜接。2013年,該校與福建農林大學聯辦本科土木工程專業,在辦學層次上實現了突破。
三明市第二高級技工學校(籌)也長期與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福建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長沙理工大學、福建廣播電視大學、三明學院合作辦學,還與東南(福建)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福建奔馳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廈門ABB開關電器有限公司、廈門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等28家企業合作,設立了23個校外學生實習基地。
同時,該校積極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對外培訓、鑒定工作,每年開展營運從業資格培訓、機動車教練員培訓、企業緊缺工種培訓、現役軍人職業技術教育與退役士兵技能培訓、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和失業人員培訓、創業人員培訓、社區矯正人員培訓、陽光工程培訓、特種行業人員培訓達1萬多人,為企業和社會培養大批實用技能型人才。
全面對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培養大批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型人才。
在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多年前就與企業聯合實施了“訂單式培養”,這部分學生一入校就進入了企業“冠名班”,專業課均由從企業聘請的老師來上,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就對就業單位的企業文化、員工制度耳熟能詳,真正實現了“畢業即就業”零距離對接。
今年在中國重汽公司實習的60多名永安職專畢業生中有18名被該企業聘用。憑著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實操能力,他們得到了用工企業的一致好評。
“學生能學以致用,在所在崗位發揮自己所學的技能,這種就業的質量最好。”江勇認為,高職、中職生認同自己的“藍領”身份,愿意在一線工作,他們才是企業需求量最大的踏實肯干的基層工人。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的專業設置,與企業緊密合作的辦學模式,都為職業院校畢業生的高就業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穩定的市場需求、高就業率和工資水平,讓人對職業教育的形勢充滿了樂觀的期待。然而,在采訪中,記者也發現了不少職業院校負責人心中的隱憂——高就業率卻面臨招生困難的尷尬局面。“關鍵是觀念的轉變。”黃瑾表示,政府重視還需全社會支持,職業教育才能真正服務地方經濟。
作為永安區域性職業教育中心的依托校,福建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三明市第二高級技工學校(籌)、永安職專每年都為永安區域輸送了許多技術技能人才。
如今,占地面積1062畝,建筑面積32.5萬平方米的福建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占地167.61畝,建筑面積82378平方米的三明市第二高級技工學校新校址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它們將以新的姿態發揮職業教育優勢,服務地方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