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校的底蘊與企業融合的深度與廣度分不開
優質校的底蘊除了自身發展過程中的原始積累外,還與企業融合的深度與廣度分不開。通過校企合作積攢的后勁,也是助推學校適應市場的原動力。
建設優質校,還要有當年國家示范性院校成功建設的底氣。2006年,教育部啟動國家示范性高職高專院校建設計劃,這是在我國高職院校迅猛發展的關鍵時期實施的影響比較大的一項工程,旨在有計劃地建設一批質量優秀、特色鮮明的高職高專院校,帶動全國高職院校教育改革和整體質量的提高。實踐證明,這批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都有較高的起點、各有鮮明的特色,在辦學條件、專業建設和育人能力等方面都優勢突出,至今仍發揮著至關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建設優質校,還要有支撐重大戰略項目的底氣。以地處甘肅的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新中國成立之初,為解祖國石油石化人才荒的燃眉之急,國家把天津石油學校、承德石油學校和玉門石油學校等當時國內頂尖的相關專業老師和設備,成建制地移至蘭州石油學校,組建國家層面工匠培養場所。為支持國家重點項目,做了大量開創性工作,更為培養國家急需的工匠人才發揮了巨大作用,為號稱“共和國長子”的“蘭煉”和“蘭化”先后輸送了1.6萬名優秀技術技能人才。
優質校的聲譽來自有影響力的畢業生
高職院校最大的聲譽就是要有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畢業生。校友是學校流動的金色名片,優秀校友怎么來培養?這就具體落實到“怎樣培養人”的問題上來。
高職院校要勇立潮頭,大膽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實踐體系,依靠其得天獨厚的行業背景和多年辦學以來形成的深厚文化底蘊,把培養學生專業成才和精神成人有機結合起來,把對企業文化認知和企業理念認同結合起來,推動行業文化深度融入育人全過程,將職業要求融入專業教育和就業教育之中,全方位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和職業素養,促使學生事業成功,促使學生更好地服務于行業和經濟社會之所需。
用文化培育工匠種子、培養工匠情懷、培植工匠沃土,最終使學生走向企業、服務企業,才可能成為國家需要的工匠人才。(高溥,系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甘肅職教學會副會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