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馬福祥從云南一所民辦普通本科轉至云南交通技師學院就讀時,周圍的人都不太能理解他,但馬福祥卻很堅定,他對自己說,“就是這兒了”。
7月15日,“世界青年技能日主題活動暨技能中國行2017——走進云南”活動在昆明啟動,圖為暖場舞蹈演員正在化妝。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孫慶玲/攝
而今,越來越多的學生像馬福祥一樣踏進了技工院校。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5年末全國共有技工院校2545所,在校學生322萬,2016年末全國技工院校減至2526所,在校學生增至323萬人。這也是自2013年來,我國技工院校在校學生首次不降反升。
在自然生源減少的情況下,技工院校在校生不降反升。技工教育,真的要“逆襲”了嗎?
覺醒的“大國工匠”
“你為什么放棄你的本科院校,來念技工學校?”這樣的問題,馬福祥不知被問過多少遍。其實他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不喜歡之前所念的金融與證券專業,而是喜歡動手實踐,尤其喜歡搗弄汽車。”
現在回想起當初高考報考志愿時,馬福祥覺得其中不乏外面的評價因素, “上個本科院校會有個本科文憑,聽起來比較好聽,并且金融與證券專業又比較熱門,而技工院校聽著就低人一等”。
在決定來云南交通技師學院前,馬福祥曾特意來該校參觀、了解情況,“當時走到學校的寶馬培訓中心,就覺得這里挺好,也跟老師們交流過專業的設置和培養方式,覺得很適合我”。2014年,馬福祥正式成為該校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學生,目前大三的他已被一家寶馬4S店“預訂”,畢業可以直接上崗工作。
最初,云南交通技師學院并沒有馬福祥所學的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他進行訓練的寶馬培訓中心也是在2013年才正式建成。“因為學校也要轉型,要面向市場辦學,要與國家、企業的需求相對接,所以就對學校專業的設置進行了調整,原本專業只有一個,后來兩個,現在有40多個專業,在校學生有11000多人,畢業生都是供不應求的。”云南交通技師學院院長楊經元認為,當下正是技工院校發展的“黃金時代”。
2016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了《技工教育“十三五”規劃》,這是我國首個技工教育五年規劃,為技工教育事業發展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
同時,隨著《大國工匠》在央視的熱播,“工匠精神”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成為社會的熱詞,社會逐漸形成了“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良好氛圍,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向往工匠,追求工匠精神。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昆明高級技工學校近3年的招生計劃一直是滿額,甚至超額完成。在該校副校長楊敬堯看來,技校招生“回暖”除了國家政策的引導、規劃,以及院校自身的創新和調整外,與如今的就業狀況不無關系,“企業對技能人才需求很大,技工院校出來的學生就業一般不用擔心”。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副司長何良平介紹,自2012年以來,全國技工院校累計向社會輸送532萬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