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升本”大家聽得多,但本科生降級讀專科你聽說過嗎?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出臺新規,對于學業太差的本科學生,提供了除拿肄業證之外的第二條出路——降級讀專科。在每學年秋季,對除新生以外的本科生進行學分梳理,對未達到培養計劃總學分3/4(二年級為2/3)者,給予黃牌警示;對于未達到培養計劃總學分2/3(二年級為1/2)者,給予紅牌警示。受到一次紅牌警示或累計受到兩次黃牌警示的應轉入該校專科學習,否則予以退學處理。轉入專科的學生不能再轉回本科,也不能轉專業。
“本科不努力,畢業成專科”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的意見有彈有贊。實際上,華中科技大學這樣做是有道理的。眾所周知,上大學不是浪費社會資源混文憑,而是要鉆研學問、學有所成,做有用之材。然而如今,在我們的大學里仍有個別學生“一朝夢圓,四年懈怠”,以至于“替課”在高校成為一種“新興產業”。這種混文憑現象不僅是學生的悲哀——并未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能,也是高等教育的悲哀——拉低了高校形象和高等教育質量。
而“本科不努力,畢業成專科”,則建立了一種保證教育質量的淘汰機制。這種淘汰機制可以警示混文憑的大學生:考上心儀的大學并非意味著萬事大吉,上大學就是要認認真真做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由不得半點任性。這種淘汰機制相當于國外一些大學推行的寬進嚴出——實行嚴格的培養標準,淘汰掉那些不認真學習、不能順利拿到畢業證書的學生。要切實提高我們的高等教育質量,就需要像華中科技大學這樣,激勵優生“專升本”,懲罰差生“本降專”。
有人或許要說,將差生“本降專”有些殘酷,參加過高考的人都知道高考有多辛苦。實際上,將差生“本降專”反而是學生管理上的人性化進步。在華中科技大學,過去對于學業上一次紅牌或兩次黃牌警告的學生,往往是直接給予退學處分,每年都有學生被退學處理。這其實是“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如果實行“本降專”,則給瀕臨退學的學生創造了一條退路,反而是一種學業救濟,有利于學生繼續接受教育與發展,保護了學生的合法權益。被“本降專”的學生,拿著一張專科畢業證到社會上立足,其立足資本顯然要比直接被退學要高一些。
華中科技大學探索“本降專”也是有政策依據的。根據教育部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高校可以結合自身辦學特點和要求自行出臺規定,試行本科轉專科制度。7年前就有全國人大代表向教育部提出“用設定淘汰率和分級文憑來改變一般大學教育質量下滑的建議”,即學生如在高年級遭淘汰,可頒發兩年或三年的文憑。這種分流培養、分類成才的模式契合建設現代大學的要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