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均得益于從2014年開始的、北京等多個大城市推動的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改革舉措。為保證過程透明,統一的小學和初中入學服務系統投入使用,記錄學生入學途徑和方式,并納入電子學籍管理系統。每個孩子該就近去哪所學校,一目了然。不正常的流動如何產生、從哪個環節產生,也都能夠進行監控。
除了分好“蛋糕”,還要做大“蛋糕”,實現教育資源的“高位均衡”。包括北京、上海、南京、深圳等在內的多個大城市,從橫、縱兩個維度盤活存量、激發增量:橫向,包括打造學區聯盟、大校年級組制、教育集團,積極擴展優質學校的服務半徑,提高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總量;縱向,主要是打通學段、建設一體化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和推進九年一貫對口直升改革。
不只大城市,貧困地區的義務教育均衡化、教育扶貧,也在扎實推進。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抓喜秀龍鄉的代乾教學點,在海拔3400多米的雪山深處,僅有13名學生。“以前,這里條件艱苦。‘全面改薄’以后,學校條件好轉,新安裝的熱水鍋爐供暖系統24小時恒溫,暖和極了。最重要的是,教師待遇顯著提升,老師們肯留下來了。”在代乾教學點28年的藏語老師張拉毛東智介紹。
而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一所所為貧困兒童提供的思源學校拔地而起,也引來了全國各地的優秀教師。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更加重視教育扶貧。
2013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7部委《關于實施教育扶貧工程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使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水平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對教育經費保障、鄉村學校建設、貧困家庭學生就業等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措施。
高等教育:從單純看分走向全面育人,高校松綁減負
高考有著基礎教育“指揮棒”的特殊屬性。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是最受老百姓關注的熱點之一。
2014年9月,《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印發。改革的方向是追求公平與科學,從“單純育分”調整為“全面育人”,從追求“學科成績”轉向促進“學生成長”。同時將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能力納入綜合素質評價,旨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特長。文理分科、一考定終身逐步淡出舞臺,更多的選擇權被交還給了學生。一個個新氣象,共同構成了高考改革的新維度。
此外,《實施意見》既進行了頂層的制度設計,又規定了試點先行、分步實施的改革步驟。自《實施意見》頒布以來,全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先后頒布了本地區改革方案。2017年,在上海、浙江兩個試點地區,第一批學生按新方案進行“新高考”。其他各省則將分批進入方案實施。教育部還明確了減少獎勵性加分,連續增加“985”和“211”高校在連片貧困地區的招生名額,并發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指導意見、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導意見等文件,為建立和完善教育綜合評價制度進行探索。
高考招錄方式的變化,也直接影響到基礎教育階段教學方式的優化。浙江、上海的高中,教學活動已經變得大為不同,開始全面實行“走班制”。與此同時,隨著綜合素質考核的權重加大,一些小學、初中提早動起來,北京市各小學紛紛推出“樂考”與“樂學”,代替傳統的評價與教學方式,考場變身“采摘園”,考分變成“小星星”……
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也進行了一系列深層次的改革。2016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指出,允許科研人員和教師依法依規適度兼職兼薪。2017年4月,《關于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印發,這意味著,圍繞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中的學科專業、編制、崗位、進人用人、職稱評審、薪酬分配、經費使用等方面的深層次問題,將進一步向地方和高校放權,給高校松綁減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