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陜西師范大學章竹君教授數十年如一日為本科生授課。雖然他即將迎來80歲生日,卻仍堅守講臺,樂此不彼,深受學生喜愛,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教授。
章教授之所以成為“網紅”教授,一是在于他作為全國知名的教授,堅持給本科生上課,理應稱道;二是因為不是短期的授課,而是長期堅持,更屬不易;三是他的講課通俗易懂,能夠為不同學科、專業的同學們所喜愛,尤為難得。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人生最大的樂事之一。在大學,教師面對一撥又一撥的青年才俊,和大學生們進行思想碰撞,引導孩子們一起成長,應該是非常愉快的事情。現在許多高校教師,認識上存在一定偏差,把教學當成任務,當成一種純粹“貢獻”,就很難會有樂趣。其實,教學相長,是我們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通過教學工作,其實也促進了大學教師的科研工作。章教授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不僅課上得好,也是科研大家,著作等身,并沒有因為他給大學生上課就荒廢了自己的科研。
不管大學如何演進,人才培養始終是大學的基本職能和首要功能。不管一流大學還是一流學科,終歸要落到一流的學生培養上來。由于不當的評價導向,導致現在的高校教師把相當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科研上,或者忙著在外走穴講課,用于培養學生、精心給學生們講課的時間其實并不多。根據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最新發布的全國高等教育滿意度調查情況來看,關于大學生課堂教學的問題,處于得分最低之列。這應該引起高度關注和重視。
誠然,我們許多大學教師反映,現在學校管理的導向上出了問題,以科研為唯一標準,其實這樣一種急功近利的導向,已經慢慢在改變。國內許多高校都已出臺了教學教授制度,把教學作為職稱評定的重要考量,或者重獎教學名師。其實,最先需要改變的是大學教師自身的價值取向,我們忘記了作為教學育人的根本職責。同時,有些大學教師的課,不被大學生所認同,就在于照本宣科,沒有認真準備,忽視了教學方法方式的創新。作為大學教師,還要和章教授一樣,認真去研究教育教學方法,認真備課。章教授上同一專題課數十年,按理說,教案可以不用替換,完全可以沿襲使用,但他并沒有這樣,反而不斷更新前沿知識,如此才能贏得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甚至不同時代學生的喜愛。
當前,我國的高等教育快速發展,已從規模和數量為特征的外延式發展,開始向以質量提升為特征的內涵式發展轉變。由此而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提升大學生的教育質量,特別是教學質量,成了我們新時期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點。這就要求我們大學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到教學上來,放到學生身上來。
大學教授上講臺要成為常態,而讓更多的大學教師安心從教、樂于從教,更要大力弘揚榜樣的作用。我們期待更多這樣的“網紅”教授出現,愛學生、愛講臺,用心做學生的榜樣,做教育者的榜樣。
(作者姜朝暉,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