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遼寧渤海大學的一名大學教師,對教育系統的違規違紀現象略有了解。如今,從小學到大學,學生向老師送禮之風愈演愈烈,在家長、學生和社會各界人士中造成不良影響。
節日送禮。最常見的是教師節,學生、學生家長以買節日紀念品為名給教師送禮。某中學初一的一位班主任新接班一個月,正趕上教師節。全班54人竟有48人給教師送禮送紅包,而且禮品價值不菲。不光教師節送禮,現在是逢節必送,如中秋節、國慶節、新年和春節。一位家長說:“我去拜訪老師,僅在老師家坐了半個小時,就趕上兩位家長給老師送禮。”新年和春節是送禮的高峰期。
生病送禮。老師偶爾有個頭疼腦熱,家長也要帶上慰問品看望,少則百八十元,多則上千元。學生、家長之間互相探詢,再加上有的老師有意暗示,使得一些沒去看望老師的學生后悔不已。一位初三教師做闌尾炎手術,住院期間收到很多罐頭、奶粉,根本吃不完,另外還收到學生家長送的幾千元的慰問金。
差生送禮。家長不但要記住節假日、老師生病時要送禮,就是平時也不敢怠慢。筆者親眼目睹一位差生家長往教師兜里塞了幾張百元鈔票。這位家長說:“孩子不爭氣,老師再不理,將來就只能在家待業了。給老師打點樂呵了,老師的勁兒才能往孩子身上使,這也叫智力投資。”
畢業送禮。某校去年給畢業生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每人發500元紅包,資金來源是畢業班學生,如果孩子升上重點高中尤其是考上重點大學,家長更少不了擺酒設宴,慷慨解囊感謝老師。
搬遷送禮。老師購置商品房要裝修,查一下孩子家長的職業通訊錄,一句話就好使,有物的出物,有錢的出錢,沒錢沒物的出力。某學校一小有名氣的教師搬新居,就連搬家公司都免費使用。因為搬家公司司機的孩子在老師班里。
收了錢物的老師對學生不一視同仁。送錢物多的可隨意調座,課上多提問,作業勤指點,老師常露笑臉。沒送的可能就得坐“冷板凳”。
有的家長無奈地說:“老師收錢物已習以為常了。”小學、中學如此,在大學校園里也有學生給老師送禮的現象,包括考碩研、當學生干部等,有時也可以用交換得到。有的大學生說:“如今的高校與社會壞風氣全面接軌。”
給老師送禮,在大、中、小學都或多或少存在這種不良現象,影響校園風氣。某中學教師津津樂道地說:“我孩子一年四季什么也不用買,穿的用的都很多。”她說她的孩子光智能手機就有10部,全部是學生家長送的。
(遼寧錦州市 韓學政)
(原題為:《學生向老師送禮 敗壞校園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