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際效應在高等教育群體中依然存在
本研究數據來自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的“高等教育規模擴展與勞動力市場”課題組針對全國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開展的抽樣調查。課題組從高等教育擴張后第一屆畢業生的就業年2003年開始,每兩年進行一次調查,每次調查的樣本學校選取考慮學校所在地、學校類型和學校級別的差異,涉及7~16個省份,約兩萬個畢業生樣本,對全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具有一定代表性。研究對象確定為這3年調查中已確定就業單位的畢業生群體,其中,學生有效樣本量分別為6494、8462和6444名,學校有效樣本量分別為28、29和28所。
筆者通過分析得出以下初步結論:
第一,學歷層次和專業領域都是影響畢業生初職起薪和初職職業類型的重要因素。學歷水平越高起薪越高,從事管理技術類職業的機會比率也越高。相比本科畢業生,碩士畢業生起薪優勢明顯且從事管理技術類職業的機會比率更高,而專科畢業生則相反。從專業領域來看,不同專業領域畢業生的起薪和職業類型存在差異。與理學或工學專業相比,文史哲、經濟或管理學及農學或醫學的起薪在2007年和2011年要顯著更低,這三類專業領域在2011年和2013年從事管理技術類職業的機會比率相對更低。
第二,家庭背景是影響高校畢業生初職起薪和職業類型的重要因素,即代際效應在高等教育群體中依然存在。家庭收入越高起薪越高,父親從事管理技術類職業能夠顯著增加其子女從事該類型職業的機會比率。
第三,從控制變量來看,女性的起薪和從事管理技術類職業的機會比率都要顯著低于男性。學業成績班內排名靠前會提高畢業生的起薪水平和從事管理技術類職業的機會比率。擔任過班干部有助于提高畢業生的起薪水平,但對畢業生的初職職業類型的影響并不顯著。擁有英語水平證書、讀雙學位或輔修其他專業的優勢基本不明顯。沒有證據顯示獲得過獎助學金的學生在初職起薪上占據優勢。黨員身份對初職起薪不存在顯著性影響,但顯著增加畢業生從事管理技術類職業的機會比率。一般高校畢業生的起薪顯著低于重點大學畢業生,但與高職高專畢業生(除2011年)相比沒有顯著差異。學校選拔性對于畢業生職業類型的影響基本不顯著。學校所在地對畢業生起薪和初職職業類型的影響都不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