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國務院法制辦公布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送審稿)》,正在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截止日期是2月6日。送審稿全文共包含六章、三十六條,針對網絡信息內容建設、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障、預防和干預、法律責任等多個方面進行規定。中國之聲對我國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的現狀、專家對條例送審稿有何意見建議展開采訪,專家普遍認為,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問題上,網絡服務平臺的責任是重要環節。
生活中,網絡最吸引未成年人,甚至讓他們沉迷、成癮的內容就是網絡游戲,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2014年的調研發現,未成年人接觸網絡游戲的比例是66.3%,接觸最多的游戲包括《穿越火線》《英雄聯盟》《地下城與勇士》《魔獸世界》等。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未成年人網絡游戲向手機游戲轉移,已經成為未成年網民一種新的娛樂方式。
如何避免未成年人沉迷于網絡游戲,《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送審稿)》提出,網絡游戲服務提供者“應當要求網絡游戲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進行注冊,有效識別未成年人用戶,并妥善保存用戶注冊信息。”并且鼓勵“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標準開發網絡游戲產品年齡認證和識別系統軟件。”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院長林維分析:“網絡游戲公司在開發、審核、運營各個游戲整個的環節過程當中建立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制度的這樣一些措施,如何能夠從幾個公司擴展到一個行業,擴展到一個法律的責任,擴展到整個設計網絡游戲普遍的規定,這是我們網信辦的網絡保護條例需要觀察的一個地方。尤其是通過以后,這樣的條文能不能得到真正的實施。”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送審稿)》還提出“網絡游戲服務提供者應當建立、完善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游戲規則,對可能誘發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游戲規則進行技術改造。”“網絡游戲服務提供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標準,采取技術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觸不適宜其接觸的游戲或游戲功能,限制未成年人連續使用游戲的時間和單日累計使用游戲的時間,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的0:00至8:00期間使用網絡游戲服務。”林維表示:“對游戲行業國家有很多文創的資金進行補貼支持,這只是問題的一個小的方面,如果沒有設立上網保護軟件,或者是在網絡游戲的各個環節,像騰訊、盛大等等,沒有設立各種防止網絡沉迷的環節,這個補貼是不是應該收回?”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送審稿)》對此規定了法律責任,“網絡游戲服務提供者違反本條例規定,未進行身份注冊或未采取防沉迷措施的,由文化部門依據職責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并可責令暫停或停止網絡游戲服務;情節嚴重的,吊銷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四新則認為,要加強游戲或者是網絡信息的分級標準,“歐美國家的未成年人保護網絡合法權益的保護是和他原來的影視分級制度,包括影視分級制度在影視相關產品上,比如他的電視產品上,相關軟件的加裝上,過濾設施的采取上。但是到現在為止,中國是沒有這些東西的。你在網絡上不能對大量的各種各樣的商業內容和其他內容進行標準區分的時候,服務提供方是不服你的,你憑什么讓我弄這個弄那個?所以說將來我們做未成年人合法權利保護,核心就是要明確平臺責任,讓平臺有一個外部的約束監督機制,平臺內部也有一個約束機制。”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送審稿)》除了規定了違反條例制作、發布、傳播違法信息者的法律責任,還規定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未履行審查義務,未對違法信息進行刪除或屏蔽的,由網信等部門依據職責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給予警告,可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特別嚴重的,經省級以上網信等部門認定,由省級以上工信部門責令關閉網站,停止接入服務。(記者孫瑩)
專家:未成年人網絡保護 網絡服務平臺責任是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