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女性朋友抱怨,許多本來是關心關懷女性的國家政策,到了單位上卻落不了地。有的單位依然存在著對女性的“生育警惕”,在入職時要求作出多長時間不生育的 承諾,讓育齡女職工對生育產生極大的思想壓力。眾所周知,孩子從家庭教育中獲取的營養,將決定著他們身心的發育和成長。家庭教育缺少“家庭成員”,必然影 響家庭之根的營養培育。
2015 年10月,教育部下發《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家庭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不過,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強化政府責任還處于探索階 段,尚有賴于各地的實踐經驗。從目前來看,各地政府面對家庭教育是重視的,但在具體操作上還缺乏有效的手段,甚至還不是很明確政府在提供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方面應當做什么。
在 筆者看來,政府在家庭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實踐中,要注重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如何讓有利于女性處理工作與家庭平衡性的政策落地,推動女性在家庭教育中的 重要性達成社會共識,在生育、就業、假期、工作安排、退休等政策得到真正落實。其二是政府提供家庭教育公共服務,應當在如何提高家長個體素質上著力,比如 對子女身體健康如何關心、心理狀況如何掌握,如何發現和培養子女的興趣愛好等,這些都可以有比較具體的培養教育措施,目的就是讓家長能夠做一個合格的“家 庭教師”。
家 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這一切成為現實的前提,是“老師”能經常為孩子“上課”,同時“第一任老師”要有合格的“教學 水平”。如何讓家庭教育專注于孩子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潛力培養,政府應當有更多作為,在友好政策落地和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上多下功夫。
□文/廖德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