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殊芳:我想,寬松并不等于放松。在成為一個校長之前,我也是從當學生、當老師走過來的。有些時候,你對學生嚴,學生可能不領情,等他們成長后,他們反而會感謝你。
而且,嚴抓規范和服務學生、服務老師并不沖突。從上任以來,我定期都會召開學生、在職老師和離退休老師各個層面的座談會。大家反映的問題,比如學校廁所不足,有的學生只能等回到家再上廁所,還有食堂飯菜等放學后去吃已經涼了,老師要看早讀來不及吃早餐等,學校很快就對廁所合理改造、實行食堂飯菜及時保溫、給老師提供免費早餐等。
這些事情都是細節,看似小事,但對師生的身心也會產生比較深刻的影響。作為一個校長,我希望能讓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因為有我這位校長而感到幸福。
推行自我教育 發展學生全面素質
記者:在學校辦學上,您說您看重的不是學生的成績,那么,什么才是您看重的?
劉殊芳:周國平說過,人真正的成長,在于自我教育。在我看來,發現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比什么都重要,這才是學生離開學校后依然能成功的關鍵所在。
在五中,所有班級都是平行班,沒有實驗與非實驗的區別,周六、周日學校也從不補課,因為我們希望學生能有更多的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我們有學科興趣小組,感興趣的學生可以培養自己的特長以及對科學的興趣;我們有學生自辦的校園電視臺、校園刊物,愛好文學的學生可以在里面一展所長,我們還有很多精品社團,加上每年的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給學生提供一個足夠展示自我的平臺。
3月底,我們舉辦了泉州首個學生音樂會,整臺音樂會從策劃到節目表演全部由學生自己完成,這也充分說明了五中學生在學習之外的所學、所長之豐富。而學校要做的,就是給他們提供一個平臺,給他們提供一個發展空間。
記者:有人說,理想的教育是全面發展學生綜合素質,現實的教育是天天的補課、做練習,剝奪學生的發展空間。您怎么看?
劉殊芳:不否認,在高考這一指標的指引下,有的學校會比較注重成績。我也常常在反思,作為教育管理者,我們有哪些管理行為、哪些教育行為都在說明我們受著功利主義的影響?
學生的長遠發展就是學校的生命!就五中來說,無論是開辦國際高中實驗班,還是打造校內精品社團,我的出發點都是讓五中的學生從單一的書海學習中擺脫出來,以興趣為導向,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只有學生的理想目標更加遠大了,他們才能進入更自覺的學習狀態,也才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所以,理想目標才是學生愛學習的真正內驅力!
我想,十年、二十年之后的五中,應該是一所國際化、更加開放、辦學特色更加鮮明的五中。那時候的五中人,應該兼具中西文化,更加現代、有活力、有朝氣,讓人一看上去就覺得五中人就是這樣的。這是一個大目標,所有事情都只能分階段一步步來。我的靈魂也常不斷地提醒我:教育是慢活,一定要沉得住氣,一定要按教育規律辦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