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構成(數據來源:《廣東省2016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7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相比于營業稅,增值稅減少了納稅環節,企業負擔因此減輕不少。在全國范圍內,根據財政部的測算數據,2016年1-11月份營改增減稅額度為4234億元。考慮到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和個人二手房減稅因素,2016年前11個月的整體減稅額已達到4699億元。而據施正文估計,2016年全年因營改增而帶來的減稅額度可能將近6000億元。
除了稅收收入以外,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還包括非稅收入,主要由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和部分政府性基金收入等組成。國務院在2016年除了堅決全面推廣營改增試點外,還多次發文取消了一系列涉及企業的收費項目,并擴大了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免征范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企業的負擔。
在過去的很多年里,財政收入增速一直要遠高于GDP增速,這一直是業內人士所詬病的地方。比如,2011年的財政收入增速高達25%,而當年的GDP增速只是個位數9.3%。財政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著財政過多地從經濟以及企業中“抽血”。
眼下,這種情況似乎得到了扭轉。2016年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為4.5%,28年來首次低于GDP6.7%的增速,從為企業減負的角度來看,這可能是一個好消息。
不過,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中稅網稅務師事務所總裁王冬生提醒本刊記者,為企業減負一直是中央在大力推進,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并不高。尤其是在目前營改增全面推進的情況下,地方政府為企業減負的動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