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VR頭顯,你發現自己置身于一套裝修好的房子里,通過手里遙控器發出的射線,你可以走進不同的房間,改變套內房間客廳廚房的布局,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家具地板,給墻壁換顏色。
這是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的年輕人開發的一款應用產品,在剛剛舉辦的2016年國際創新創業博覽會北京共青團展區中,這個VR產品吸引了眾多參觀者,一個人試完了,會帶上幾個人過來體驗。
在北京的各類國有企業中,年輕人的創新活力正在被激發,專業知識與新技術相結合,加上好的創意,給企業帶來新的動力。而共青團成為這股創新力量背后的推動者和鼓勁者,2016年團北京市委出臺了《關于引領北京市企業青年投身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方案》,目的就是深入推進企業開展相關活動,多家大企業的內部創新機構掛上了團北京市委頒發的“創新工作站”牌匾。2016年國際創新創業博覽會成了這項工作的一個展示平臺。
創新氛圍濃郁吸引年輕人創新
“與傳統的照著圖紙修建有所不同,運用建筑信息技術搭建出一個虛擬的‘大樓’,戴上VR眼鏡,設計師可以直觀地感受建筑內部的構造,及時修正調整自己的設計,之后可以通過3D打印技術生成大樓立體模型,甚至是進行3D建造。房子建好,客戶在后期選房裝修時,這種模擬的方式可以幫助他們挑選設計自己滿意的風格,包括提前看到家具的位置擺放和效果。”梅一欽是清華大學的畢業生,雖然到公司工作很短,但已經感受到企業注重青年員工創新的氛圍。作為一個在建樓盤的項目負責人,他設計的產品還獲得了2016年“創新杯”建筑信息模型設計大賽最佳應用獎。
中建八局華北分局團委書記房園介紹,現在公司的很多項目負責人都非常年輕,這些以80后甚至90后掛帥的團隊創新意識很強,推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應用,為公司多個項目的開發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僅用一臺平板就能操控一棟大樓用電,過去只是科幻電影中常有的場景,現實中,國家電網北京市電力公司一支不到10人、平均年齡不超過30歲的青年設計團隊,已讓“綠色能源智能用電小區”落地生根。
“我們的項目開始于2009年,現在已經在左安門公寓、蓮香園校區、四合上院小區等進行了實踐。居民可以輕松地使用移動端看到用電信息,控制家庭用電。”團隊成員邢磊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介紹,一支青年創新團隊的前行是一個磨合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伴隨著彎路和顛簸,“要與老師傅協作,汲取經驗,新思路和成熟方法并重;要與廠家、供應商做溝通協調,確保產品不出差錯;要與團隊成員集思廣益,同時也各有專攻。一開始別人看你是年輕人,可能會有些質疑,但最后還是成果說話”。
為了促進青年創新,國網北京電力公司有專門的創新平臺,提供資金和相關支持,并將優秀的創新成果化。公司團委書記曲虹介紹:“自由組合的團隊每年都可以提交申請創新項目。這些項目不僅是‘智能小區’這樣的大研究,也可以是來自生產中的小革新、小創意。”
北京海淀公司青年創客團隊研發的“防觸電插座”,讓居民用電更安全;北京檢修公司高天寶創新工作室研發的帶電接引流工具,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創新的思路常來自一線工作。它的原理或許簡單,但不容易想到。創新思路更需要嘗試與實踐。”曲虹說,良好的創新氛圍也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高學歷青年投身于班組創新。
打破內部約束激發年輕人創造力
創博會上北京共青團展區里,有一臺相比其他產品不那么炫的工業設備。黑黑的外表看起來毫不起眼,但在短短時間內,銷售額迅速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這個產品是一群年輕人打破部門、打破專業界限研發的。
這個團隊是京能集團子公司北京節能技術監測中心(以下簡稱節能中心)的創新創業小組,成員均為80后、90后的青年人,他們研發出了國內技術領先的邁夫特超低氮燃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