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情、幽默、豐富的肢體語言,站在廣州國際創新節的演講臺上,74歲的尤西·瓦爾迪(Yossi Vardi)就像一個年輕的創業家甚至搖滾明星,開場便以一則笑話引來一陣哄堂大笑。在過去的40多年間,瓦爾迪已組建和協助組建超過85家高科技初創企業,領域涉及軟件、能源、互聯網、移動通訊、光電科技及水科技等,因而被稱為“以色列科技創新之父”。
以色列媽媽們的野心讓子女成功
瓦爾迪來自以色列,這個只有不到900萬人口的國家,每年出現超過500家初創企業,其中300家生存下來,總數超過7000家。“人們喜歡到以色列‘取經’。那你們覺得,以色列成功的秘訣是什么?”瓦爾迪向觀眾發問。
“我聽到教育、政府等答案,在我個人看來,創業首先跟文化有關。”瓦爾迪首先指出了文化氛圍的重要性。他說,在以色列,有一種創業的文化精神內核,鼓勵年輕人去接受挑戰。“創業跟家庭大有關系。媽媽們非常有野心,督促自己的兒女努力精進,就是中國俗稱的‘虎媽’。我大概5歲時,我媽就說‘以我對你的付出,不拿一座諾貝爾獎對不起我’。最終我還是對不起她,沒有拿到諾貝爾獎,但至少創立了幾家公司”。背后有“虎媽”相逼,這也是一種創業文化。
辦公樓租得到但創業軟環境買不到
“第二是創業生態系統。盡管這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但可以解釋為什么年輕人愿意在以色列冒險。”瓦爾迪表示,創立一家公司,除了需要硬件、資金、人才,還需要創業的自信、社區和朋友的支持、咨詢請教的對象。這些軟環境不可買賣的,哪怕你能租來一個辦公室,但無法租來支持。
怎么去判斷一座城市是否具備創業生態系統?瓦爾迪說,要看周邊的人與你是否分享同一個愿景。“一個人不可能知道所有事情,也不可能完成創立一家公司,必須依賴他人,而這些其他的人,往往來自公司外。只有大公司才能做到面面俱到。”
特拉維夫如何成為創業者“朝圣地”
瓦爾迪出生在以色列的特拉維夫(Tel Aviv),這座城市如今被稱為“創新創業之都”,以色列67%的初創公司都在此成立。特拉維夫是如何成為創業者“朝圣地”的?
“這個氛圍是在過去10年間逐漸形成的”,瓦爾迪介紹道,由業界“草根人士”自發舉辦的創業活動,如今已填滿了特拉維夫的日歷。幾乎每一天,都有兩三個創業活動,涵蓋從物聯網到金融科技等一切你想得到的主題,有時由媒體主辦,有時由企業或行業協會主辦。
另一種是Meetup(見面會)類活動,這是大家碰撞靈感、認識新伙伴、尋找資源的一個非正式性場合活動。在互聯網上搜索“特拉維夫 meetup”隨意就能找到海量活動,有些主題族群甚至有數千會員,會員們定期交流,從線上到線下,建立互相信任關系。
最后一種是大企業提供的孵化器。“10年前,一家創業者難以向大企業求助,只能說你去找工作,然后等待錄取消息。”瓦爾迪說,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大企業意識到開放創新的重要性,不要求人才到公司工作,而是基于創新協同發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