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還發現,學生對于實習的總體滿意度一般,對于教育部門制定的頂崗實習政策知曉度較低。55.3%的學生實習單位不是學校安排,28.2%的學生頂崗實習與專業不對口,學生實習指導力度不夠,學生實習期間的住宿、餐飲、交通自費比例較高,實習加班比較常見,13%的實習生無實習工資,政府基本未向實習單位提供實習補貼。
但是,調查又發現,接受過頂崗實習的學生感到,在頂崗實習后從事本專業的工作能力有了明顯提升,基本能實現零距離上崗,認為“實習后能零距離上崗”的達到95%,“實習后明顯提高從事本專業工作能力”的達到81%,“由此可見,頂崗實習對提高學生的工作技能、解決零距離上崗等方面具有很大成效。”歐陽河說。
頂崗實習有章可循
隨著頂崗實習問題的不斷“暴露”,教育部等5部門在今年4月出臺了新的《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強調全過程管理,突出實習的教育教學屬性,對一些重點環節,比如,要求“無協議不實習”;首次提出頂崗實習學生報酬底線,避免“廉價勞動力”現象發生;提出明令禁止事項,對不適宜學生實習的情況,如安排一年級學生頂崗實習,安排學生到酒吧、夜總會、歌廳、洗浴中心等營業性娛樂場所實習等。同時,在過程管理中,《規定》提到,學校應該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信息化頂崗實習管理平臺,與實習單位共同加強頂崗實習過程管理。
“我們完全是按照規定來進行設計的。”東莞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處長王志明說,通過在線平臺,可以對頂崗實習學生進行及時的管理,可以定位到學生的實習地址,可以通過網上進行實習日志提交,老師可以對學生提交的作業進行評價,還可以與學生適時溝通與指導。
“只要安裝App,就可以利用手機完成頂崗實習需要的各種材料。”聽到使用線上App的消息后,單燦榮有點開心。這樣一來,單燦榮可以抽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工作上。每天只需要在休息時間抽出半個小時,就可以完成實習要求填寫的周報和月報。
王志明介紹道,“指導老師和學生還可以通過手機App進行互動交流,完成作業,查看實習情況,這解決了實習學生分散難監管的問題。學院實習管理也提高了效率,數據實時在線匯總統計。同時,避免出現學生長時間不在實習單位的情況,降低了在外實習的安全風險。”
“信息技術是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借助技術的力量推進改革,做到過程可視可控。實習學生、校內教師和企業指導老師,三方任務明確,可評價,切實提高質量。”王志明說。
“教育管理部門一直重視頂崗實習環節,也注意到了頂崗實習期間,所出現的一些問題。”業內一位專家說,但是,頂崗實習是職業教育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教學環節。
同時,這位專家注意到,一些學校采用移動互聯網的信息化方式對實習學生進行管理,是符合發展需要的,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互聯網手段還只是工具,大部分學校只是解決了職業學校學生實習時“放羊不丟羊”問題,還需要解決學生實習時“放的羊是否吃飽、是否吃得有營養,是否能賣個好價錢”等問題,這才是頂崗實習作為重要的教學環節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