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有人以快遞企業“百世匯通”的名義給他打了電話。
這家身在公寓樓里的“百世匯通招聘處”負責人許諾,可以很快幫他安排快遞員工作,但須交500元,因為“如果臨時又不想干了,招聘處要承擔損失”。
對方提供了蓋著“財務專用章”五個大字的收據,錢也不多,魏蒼就掏了錢??僧斔饕贤约皢T工守則等資料時,對方卻說沒有。感覺不對的魏蒼又提出要查看工商許可證和招聘授權,對方也拿不出來。他這才想起通過百世匯通的電話客服,聯系片區經理核實。果不其然,片區經理告訴他,“根本就沒找這群人幫著招過人”。
后來,真正快遞公司的人帶著魏蒼一起上門要錢,所謂“經理”答應把錢打到他的銀行卡上,可到現在已半個多月了,錢還是沒影兒。
在網絡上遭遇求職騙局的年輕人并不少,身在南京的錢曉露就是其中一員。11月中旬,她曾在“58同城”網站上尋找網絡兼職,看中了所謂“小說網”的打字員工作。
投檔之后,有自稱“小說網”的工作人員聯系她,稱需要交400元押金,因為“公司有專門耗資30萬元研發的打字軟件給你們安裝,如果不按要求刪除安裝包,會給公司帶來損失。”
可轉賬之后,她再聯系工作人員,卻開始被“踢皮球”——甲讓她找乙辦手續,乙讓她找丙辦手續。耗了幾天之后,她要求退款,卻沒人搭理她了。
同樣是在“58同城”,廣州的小江看到“鑫桂園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在招募西餅店員工。他投完簡歷僅一天,一個陌生手機號碼就給他發來了“面試邀請”。所謂的主管讓他交300元工作服押金,并稱可以根據住址安排就近的店面工作,離職時會退還押金。
令小江想不到的是,他被安排的店鋪不僅極遠,而且壓根兒就不是當初招聘的那家連鎖西餅店,待遇也和說好的不一樣。他要求主管退錢,對方卻說工作都安排好了,錢沒法退。
“我也找過派出所,可黑中介騙個二三百塊錢,不是大事,根本管不過來。”小江說,自己算是認栽了,唯一的教訓是不要再在不正規的網絡平臺上求職,“黑中介乃至傳銷分子都有得是”。
“學生求職越著急 騙子就越高興”
針對上海建工集團反映的大街網上有傳銷分子冒用集團名義招聘一事,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聯系了大街網公司進行求證。其公關負責人李女士表示,這件事確實存在。“上傳招聘信息的公司,我們都嚴格要求他們提交工商執照等證件進行審核。但現在也確實有騙子偽造證件,此類隱患怎么解決,我們也在努力探索。”
至于多位受訪對象指出的“58同城”存在大量虛假招聘信息問題,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該網站在線投訴平臺投訴,兩小時后,該網站發來信息:“經核實,您的投訴因缺乏相應證據無法通過。”
按照魏蒼的說法,他遭遇求職陷阱后也曾向工商、公安部門求助。例如在被用人單位要求繳納“防違約押金”后,他就前往工商部門進行了咨詢,當時得到的回復是,“行為肯定違法,但是你沒簽這合同,也就沒受損;要真愿意交錢,那就是愿打愿挨了。”
西安市雁塔區白沙路派出所也是他的求助對象。據魏蒼說,值班民警在得知假冒“百世匯通”招聘的黑中介還在原場所辦公后表示:答應還錢,又沒跑,要是他們真跑了再來報案吧。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以受害者的身份撥通了該派出所的電話,舉報其轄區內這一黑中介。值班民警在電話中答復:“如果你們簽了合同單據,那就屬于糾紛,應該去法院起訴他,這事不歸我們管。”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在求職過程中保護自己?浙江大學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副主任謝紅梅表示,還是要盡量在學校平臺、企業官網等權威途徑求職。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就業中心副主任袁愛軍也提醒,“58同城”等渠道上不明資質的中介眾多,如果一味相信,而不去聯系招聘企業進行核實,是很危險的。
這兩位就業指導教師均表示,即使是在可靠的平臺上求職,關鍵也還是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不法分子偽造工商證件冒充正規企業,甚至直接混進高招會,也確實是有可能的。”袁愛軍說,“求職季同學們找工作的積極性高本是好事,可騙子們也會利用這種心理。你越著急,他就越高興。”
袁愛軍的建議是學生們要有基本的法律常識。比如畢業前簽訂的三方協議里可能會有違約賠付條款,這是合法的。“但如果有工作要預先收錢,或者各種名目的押金,就要格外警惕,一般正規單位不會這樣做。”
謝紅梅則認為,大學生剛走向社會,求職中吃不準的問題可以向輔導員以及就業辦老師請教。她表示,浙大就有學生遭遇詐騙后及時咨詢老師挽回損失的案例,這也證明,嘗試踏入社會的學生,確實還需要外力去扶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