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發布了《關于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明確對高考進行改革。由于《意見》中表示,從2017年開始全國都將開始高考綜合改革,即在高考中實施語、數、英3門學科全國統考,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學科任選3科的考試成績,因此不少教育領域的從業者及專家認為,今后高中很可能將采用“走班制”教學,學生不會固定在一個教室,也意味著會有多名老師可選,遇到多個“同桌”。在青島,走班制在二中已實行了8年。
實驗
八年前借課改開始走班
教學樓里,即將上課的預備鈴響起,教室里涌出許多夾著書本的學生,他們三三兩兩向不同的班走去。同一個行政班的學生在不同的教學班教室里聽課,走班制在青島二中已經堅持了8年,現在已經有了成熟的體系。所謂“走班制”,是指學科教室和教師固定,學生根據自己的學歷和興趣愿望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層次班級上課,不同層次的班級,其教學內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業和考試的難度也不同。
青島二中副校長項駿參與了走班制最初的課程設計。 “高中新課程實驗于2004年啟動,海南、廣東、山東、寧夏為首批實驗區。新課改有兩個核心,一個是體現了選擇性,一個是體現了探究性。其實在2002年,我們學校就有了走班制的構想,恰好有新課改,2006年開始,青島二中正式走班了。 ”項駿說,與只分文理科的教學方式不同,學校當時的課程改革設計在必修模塊前提下給學生更多選擇權,同時加大校本課程開設力度,越來越多的課程可以選擇,滿足學生高考考試要求的同時又給學生發展特長的空間。比如學校除了走班,還有分層次走班,高一年級數學、物理分兩個層次,一個層次難度大,講究深度,另一個難度相對小。考慮到不同學生學習難度和學習節奏,兩個班教授的課程難易度不同。高二年級分成了理科傾向、文科傾向。理科傾向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又分成兩個層次。
變化
高二生一天“走過”4個班
按照二中的走班制度,除了語文、英語,剩下的學科每科都有4個老師可供選擇,加上各種分層次教學,一個班級的學生從以往6科面對6名老師,到18名老師可選。
記者二中采訪時發現,每到下課時,總有學生背著書包在不同的教室間穿梭。高二學生沈曉雨給記者講述了周五的日程。早自習時間首先到行政班早讀,每天的早讀、自習等集體活動她都要在行政班里進行。第一節課是語文課,她和班里的同學都在行政班開始學習。第一節課結束,沈曉雨和班里的其他4位同學因為選擇了文科傾向的數學,離開了行政班,來到了新的數學教學班,在這里他們又有了新的班級和同學。除了數學課之外,沈曉雨還要在化學課、生物課、歷史課到不同的教學班里上課,一天里她要“走”4個班。 “‘走班’時遇見了初中同學,特別興奮。 ”她說。
二中畢業生范雅楠則告訴記者,這么多的選擇權曾讓她眼花繚亂,“從小到大都是老師告訴我應該學什么,突然讓我自己選我愛學什么,感覺自由來得太突然。”她說熟悉了流程,就漸漸發現走班制的優勢。“比如我們可以文理不分科,我是文科生,同桌是理科生,各種思維對撞給人啟發。另外,走班讓我認識了整個級部的人,接觸的半徑放大了。 ”
教學
讓學生學到想學的東西
二中副校長項駿介紹,從走班設計來看,更突出了因材施教,加強了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下一步,更細分的走班制將在二中推行。 “我們的目標是高考需要、發展需要,辦滿足學生發展的學校。計劃把每個年級分成4個分部,每個分部由4個班組成,教師團隊設計職業規劃類課程,走班從學校層面細化到年級層面,再細化到分部層面。 ”
項駿認為,走班制不能單純用考試成績來衡量。首先選課走班分層教學學生很喜歡,他們選擇的課程多樣化,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東西,可有時候他們所學的不全是考試內容。高校自主招生喜歡有特質的學生,這些年高校給了二中很多自主招生名額。特質的培養就是基礎教育階段給孩子更多選擇,單一模式只能帶來同質化,走班制符合大學對基礎教育人才培養的需要。 ”
走班制度類似大學模式
記者從青島市招辦了解到,走班制并不稀奇,這樣的教學制度在西方國家已有很長的歷史,中國的大學教育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視之為走班制。與傳統的固定班級教學模式不同,走班制不會把學生固定在一個教室,而是根據學科的不同,或者根據教學層次的不同,學生在不同的教室中流動上課。走班制還會把學生的興趣放在一個更加突出的位置,即學生有權選擇一個自己更有興趣的學科學習,或者選自己更加欣賞的老師來聽課。
背景高考“統考”變“選考”
按照教育局近日出臺的高考改革方案,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的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任選3科計入高考總成績。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以A、B、C、D、E五等級呈現,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現。
根據教育部高考改革的實施意見,實行高考綜合改革的省份,高考成績將包括語文、數學、外語等全國統考科目成績和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當中任選3科的考試成績。上海、浙江已于今年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將于2017年整體實施。實施意見規定,學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內容的學習,對自己的興趣和優勢有一定了解后確定選考科目。
數據走班的學生平均分更高
目前浙江省已經在全國率先試點高考改革,部分浙江的高中從2012年開始便在實際教學中實行了走班制。
從浙江高中實施走班制的情況看,實施走班制的學校在校內也進行試點,即一部分班級實行走班制,另一部分班級則仍實行傳統的固定班級教學模式。從試點的結果看,有學校表示在期末考試測驗中,走班制學生的平均分要高出傳統班級學生的平均分10分,說明走班制更有利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
而浙江省實行走班制主要是指分層次教學,即在語文、數學、外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這9個高考科目的教學中,分為A和B兩個層次,也有的學校分為A、B、C三個層次,其中A類班級適合學習程度更好的,B類班級則適合基礎程度相對差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