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17日訊 放學路上,你會和孩子聊什么?上周,本報記者在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六年六班、泉州市晉光小學六年二班、五年一班共發(fā)放調查問卷165份,回收131份。
結果顯示,近九成的家長會在上下學接送時和孩子聊學習話題,類似“今天有幾張練習,作業(yè)多嗎?”“在學校表現得如何,有沒有被老師批評?”“考試的成績出來沒?多少人考得比你好?”這些問題,更是家長掛在嘴邊的話語。還有八成的受訪學生稱最不喜歡家長“拿自己的成績和鄰居、同學做比較”。
【記者調查】
八成家長接送時愛聊學習
受訪學生稱“不喜歡”
回收的131份問卷中,91.4%的學生放學都由家長接送,有86.9%的學生表示家長會在上下學接送時和自己聊天,但聊的話題都是有關學習方面的,有65%的學生明確表示“我不喜歡這樣的聊天”。
受訪學生晉光小學六年二班的林同學說,自己平時放學都是由媽媽接送,經常一出校門,媽媽就會問她在學校的情況怎么樣,上課有沒有好好聽課等,讓她煩不勝煩,“有時我就裝沒聽見,用沉默來表示抗議”。
而在“日常接送時,家長最常說的一句話是”這一問題中,有37名孩子寫的是“你今天學了什么,作業(yè)多不多”;還有43名孩子寫的是“這個星期有沒有考試,考了幾分?班上哪個同學成績最好”。
“我們不喜歡講太多成績的事,但家長就喜歡講分數。考好了,他們興高采烈;考不好,就開批,都不問你為什么考不好。”晉光小學六年二班的小超說,很多時候學不好并不是真如父母所言般只愛玩不愛學習,而家長們往往沒搞清楚狀況,就噼里啪啦地一頓罵,非常打擊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八成受訪學生最反感
家長拿成績作比較
調查中,91.1%的孩子希望家長們和他們聊的話題和學習無關,還有83.7%的受訪學生表示最不喜歡家長“拿自己的成績和鄰居、同學做比較”。
晉光小學五年一班的小魏說,自己平時成績中上,有一次數學考試,他考了98分,班上只有兩個同學超過他,老師還表揚了他。放學后他興沖沖地告訴媽媽這一消息,哪知媽媽問的是“班上有沒有同學超過你?他們考幾分?”這兩個問題“砸”下來,小魏頓覺這就是代溝,“以后就什么都不愛和她說了,說了也白說,反正她問什么就答什么吧”!
除了這些讓孩子們反感外,在“你最不喜歡家長說的哪些話”這一問題中,“你怎么整天就只知道玩呢!”“怎么才考這么幾分?你看×××考那么高?”“×××怎么那么聰明,學習那么好,你怎么那么笨呢!”等答案名列前茅。62.3%的學生表示,他們尤其反感父母所說的“你這次才考幾分!你看×××怎么就考那么高?”而這幾乎是家長們的“通病”。
【家長訴苦】
不知該和孩子聊啥問學習只是一種習慣
對于孩子們的抱怨,不少家長表示,問孩子學習的情況只是一種習慣,還有家長訴苦稱不知該和孩子聊什么。
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六年級學生家長吳巧藝告訴記者,有時候她在問完孩子的考試成績后,會習慣性問問其他學生的成績,如果孩子成績最好,她會適時地表揚幾句,而且,她也會表揚其他的孩子,希望以此鼓勵自家小孩。“我知道問這些孩子會反感,但作為家長,該關心的還是得關心,不能因為孩子反感就不聞不問吧。”
“說學習他反感,問生活他嫌你嘮叨,要是說‘你快樂么’‘你幸福么’之類的話,又覺得聽著就虛。”豐澤區(qū)第二實驗小學四年級學生家長蘇女士說,知道孩子不喜歡自己總問她的學習,但家離學校就十來分鐘路程,說工作的話,孩子也不一定聽得懂,只有說學習了。
采訪中,91.1%的孩子希望家長們和他們聊的話題能新鮮點,最好是和學習無關、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晉江小學五年級學生小林說,“我很好奇媽媽的工作,喜歡媽媽和我聊一些他們單位里有趣的事情。”通政中心小學六年級學生琳琳還建議家長可以“聊一些激勵性的話題的,比如周末的計劃啦,給我的慰勞啦,等等之類的,讓人覺得有盼頭”。
【專家觀點】
聊天也有“道”親子溝通細節(jié)很重要
“現在很多家長習慣以質問來作為和孩子聊天的切入點,比如說問‘功課寫完了沒’‘琴練了沒’,以問句始,以斥責終。”泉州市晉光小學倪著銘副校長說,這讓孩子瞬間產生防備心理,變成一只小刺猬來小心應對家長的“套話”。
倪副校長建議家長采取迂回的手法從“別人的事”說起,引導孩子和家長聊當天學校發(fā)生的一些情況,而家長也可以從孩子的話里行間去了解他一整天的活動情況。當然,在和孩子交流時,家長要懂得和孩子“統(tǒng)一戰(zhàn)線”。當孩子談及對一些事情的感受和看法時,家長要順著孩子的話題往下聊,千萬別犯大人的“通病”,用自己的視角去否定孩子的感受,這樣很可能就沒法打入孩子心中。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陳飛虎老師認為,要避免上下學對話的尷尬,家長要學會“只傾聽,不說教”,讓孩子主動去說。“如果孩子放學后小嘴說個不停,證明他的心情不錯,就是不提問他也會主動告訴你;可如果他冷著一張臉出來,也許代表他有些煩心事,心情不佳,這時候你問他什么他都不想張嘴說話,就更不要提什么學習了,所以注意觀察這些細節(jié)很重要。”
“還有一點很關鍵,那就是肢體語言。”陳飛虎老師說,和孩子聊天時,家長要時時關注孩子的表情,因為注視別人、專心傾聽,就表示你很在乎跟他說話。“這樣才能產生正面效果,如果孩子還小,那就蹲下來;如果是個大孩子,那就拉著他的手坐下來。切忌一邊跟別人談話一邊敷衍地說著嗯、啊、喔;或是眼睛一邊盯著計算機一邊聽他說話,這樣會讓孩子很受傷。”
□相關鏈接
孩子最不喜歡家長說的十句話
本報調查顯示,孩子最不喜歡家長說的十句話為:
1.你看看人家××考多少分,要好好學習啊,不能輸給別人,你才考那么幾分啊。
2.今天有沒有惹老師生氣?上課有沒有認真聽講?
3.你看你,每天不努力學習,你看××多自覺,××成績那么好,我的同學孩子都那么會讀書,你怎么就不行呢?
4.你以后一定要……將來應該……
5.最近有沒有考試啊?考幾分啊?考好的時候會反問,你上次為什么不能取得這樣的成績。
6.以命令式的口吻說“你怎么每次都這么不自覺呢”。
7.一直說我什么不好什么不好,看看誰那么那么優(yōu)秀。
8.給你請家教到底有沒有用啊?你上課的時候都在干什么呢?
9.考得好嗎?是不是倒數?有誰比你好?進步了沒有?
10.要好好學習,將來考個好的學校,找一份好的工作。(本網記者 黃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