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不上早教班差別大不大?
老師們各有看法
孩子“搶跑”上早教班好不好?老師們怎么看?
兩年前,杭州市青藍小學校長婁屹嵐在剛入學的5個班新生中做了一次“拼音掌握情況摸底”。婁校長說:“二聲、四聲是平時教學的難點。調查結果顯示,在提前上過培訓班的學生里,85%以上的孩子二聲和四聲混淆不過關。也就是說,所謂的幼小銜接培訓班并沒有幫助孩子在第一次學拼音的時候突破難點。也恰恰是這些孩子,自我感覺特別好,覺得我已經學會拼音了,無論是課堂學習還是課后練習都不再跟著老師認真模仿。”
“在家長的觀念里,第一次學不好,可以學第二次、第三次。但是學拼音就像燒粽子,第一次一定要燒熟燒透,否則以后怎么燒都是夾生的。”
同樣以“學拼音”為例,婁校長分析了“搶跑”的孩子和“零基礎”的孩子之間的學習差別。“開學第一周,零起點的孩子學拼音肯定會更吃力,家長也會跟著覺得心累。但從第二周開始,差距會越來越小。整個學拼音的過程會持續一兩個月,我的經驗是學完以后幾乎所有孩子都能掌握,差別不大。等到了二年級,那些提前‘搶跑’的孩子的優勢基本沒有了,反而是學習習慣好的孩子會表現越來越好。”
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梁怡老師也持有相同的觀點:“我們老師更在乎的不是孩子在一年級前學到了什么內容,而是他們有沒有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決定了孩子學習的后勁,很多上早教的孩子在一定時間內有優勢,但如果習慣不好,很容易被后面的孩子趕上。”
杭州市時代小學新一年級班主任姜亦珂說,提前識字,儲存一定的識字量確實有好處。從短期來看,認字多的孩子做題比較快,可能其他孩子連題目的字都還認不全的時候,他已經無障礙地回答問題了;而從長期看,識字量的優勢在四、五年級體現得最為明顯,因為五年級閱讀能力考察的難度比四年級上了一個大臺階,篇幅也比較長,識字量大的孩子,不會感到痛苦。“上早教班,一方面讓孩子接觸了更多人,鍛煉了交際能力,另一方面擴寬了知識面,讓孩子上學時更有自信心。”
杭州采荷第三小學教育集團徐萍老師直言:“很多專家都說提前學習有壞處,于是有家長就真讓孩子零基礎入學了,從我教學經驗而言,零基礎的孩子真的會很吃力。”
安吉路實驗學校老師余淑君認為,最好的幼小銜接并不來自培訓班,而是來自家長,“家庭教育才是學前教育最重要的部分”。
余老師剛帶完一屆一年級學生,全班34個孩子,沒有零基礎入學的。“即使是這樣,一年下來,不同基礎入學的孩子之間的差距還是存在的。很多人認為,到了中高年級,他們的差距逐漸縮小甚至沒有。其實不是的,識字量的差距會不存在,但零基礎孩子在努力追趕的時候,其他方面的差距又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