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不同年齡都有技能峰值
人到中年,如果你也調侃自己智商開始走下坡路,那么科學家這次真帶來福音了。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就智力水平在不同方面的體現形式而言,人的一生在不同年齡段都有其最擅長的認知技能,像最能洞察別人情緒的能力、數學能力,可能都會在后半生突然大放異彩,助你走上人生巔峰。“幾乎在人生的整個階段,我們都是在一些方面表現得越來越拿手,而另一些方面卻越來越糟糕。”本次研究的主導者、麻省理工大學認知科學研究學者約舒華·哈茨霍恩如此表示。為了全面了解不同認知能力的波峰波谷期,研究團隊對數千名年齡在10至90歲的人進行了調查,通過對他們在記憶單詞、認臉能力、記人名和數學運算等幾個方面的能力進行評估,發現不管你此刻處在什么年齡段,未來都會有新的巔峰技能在等著你。看來五十年后再捧得諾獎不是夢,在最適合的年齡做最適合的事,你就是下一個“姜子牙”。
18歲 記憶力
研究人員通過一種叫做“數字信號替換”的測驗來評估不同年齡段大腦處理信息的能力。這項測驗通常用于評估癡呆或者腦部受損的病人,需要受測者運用包括信息處理速度、注意力集中時長和視覺技能等一系列認知技能來完成測試。測試中將數字與符號進行配對的項目也是韋氏智力測驗的內容,韋氏智力測驗通常被認為是最廣泛測驗認知能力的手段。
通過這些測驗,哈茨霍恩最終發現,在智力水平的各種表現手段中,大腦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細節記憶力均在18歲左右達到峰值。也就是說,如你所愿,恰好在高考前后,是一個人的智力達到頂峰的時候。
22歲 記人名
大多數人會發現一件尷尬的事情,一個人剛和你介紹完他的名字,你甚至微笑禮貌地重復了一遍,但轉身過后可能馬上就忘了,第二次見面支支吾吾也叫不出個所以然,簡直窘透了。這種在沒有任何背景支撐下,人們很快忘記陌生人名字的現象,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功于Baker/baker悖論。這個理論是說,如果一個人告訴你他是個baker(小寫,意為賣面包的人),同時也告訴了你他平時主要做什么,就會比較容易記住他。但另一個人如果只說他叫Baker(大寫,名字意為貝克),這個單詞不會在你腦海中建立聯系,就會很容易忘記。畢竟,如果沒有特定內涵意義的名字,是很難記住的。
在這種問題上,年輕人還是相對來說更少受些困擾。研究發現,22歲是記陌生人名字最無障礙的年紀,正好可以趁這個時間擴大社交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