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已經基本成為現代家長的共識,然而“起跑線”是小學?幼兒園?還是胎教?近日,一位香港媽媽的一句“贏在子宮里”及“贏在射精前”,再度刷新了人們的認知。
焦慮:內地孕媽提前踩校 香港頂級名校學位卷飆至600萬
焦慮:內地孕媽提前踩校 香港頂級名校學位卷飆至600萬
香港TVB一檔真人秀節目《沒有起跑線?》首播,節目追訪了4個家庭,其中懷著二胎的孕媽Irene稱,當初并未對大寶的學習特別關照,但是等到大寶參加幼兒班面試,才驚覺兒子已輸在“起跑線”。有了大寶的經驗在前,Irene在生二寶前就為其報讀幼兒園籌謀,決定“早一點讓女兒適應競爭心態”,發誓自己的二寶要“贏在子宮里”。
她又說,屯門有著名的幼兒園一年只收10名1月份出生的學生,所以屯門的母親有一句精句叫“贏在射精前”,要自己的孩子入讀好的大學,便要從排期生育開始準備。
香港不少老牌名校都是從幼兒園直接升級小學、中學。進入一所好的幼兒園,就意味著名校之路的開始,因此香港的教育競爭早早地從幼兒園學位爭奪戰便開始燒起。1、2歲的小兒就要爭搶著上K1之前的托兒所和游戲班,并為順利通過幼兒園面試而接受各類培訓。
除此之外,部分香港頂級學校還流行購買“debenture”。debenture類似于學位券,在2000年時購買全港頂尖國際學校的學位券需要花費200萬港幣。而現在要想要進入一所好學校比較十多年前又增加不少難度。據了解某個新辦的優質國際學校學位券已經漲到了5、600萬,并且還對買賣附加了諸多限制,即便如此仍然一位難求。而國際大企業在進入香港時必然會為公司的高級雇員購買若干張學位卷。
北京匯佳私立學校中學部校長益孟德1987年赴美求學,曾擔任全美藍帶名校舊金山羅威爾高中副校長。2000-2002年期間益孟德服務于香港一所頂尖國際學校,任小學職副校長。他對香港教育的“走火入魔”早有領教。在他看來,節目中港媽“一月大B”的言論實在荒唐可笑。“在國外,這就是歧視。一個真的好學校,即使幼兒園,也有其獨特的好的測試挑選學生的辦法。”然而“一月大B”的說法在屯門的港媽當中卻仍然頗有市場,并不斷被傳授、實踐著。
益校長認為總的看來,香港內地優質教育資源的匱缺是一種相對普遍的現象,如果政府對教育的投資能有比較大的提高,那么也許會少出現一些類似的情況。
在近年內地的工作當中,益校長也深感越來越多的內地家長在子女的教育上呈現焦慮狀態。“我們經常會在招生會上看到孕媽,還懷著身孕,就已經開始打聽國際學校了。這就是一種盲目,因為她們并不知道若干年后教育會發生什么變化。”從教育人士的角度來看,益校長認為這樣急切地“部署”孩子未來教育大計大可不必。他認為中國的家長看似對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視,但他們重視的也許更多的是名校情結,人云亦云,他們追求名校,對教育的目的、功利性極強,因此往往有一種一窩蜂的行為,期望值不切實際。(環球網報道 記者潘靈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