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至6日,第十屆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教學改革)濟南市市中區現場展示活動及研討會在濟南舉行。由濟南市中區9所幼兒園的小朋友們進行的幼兒體育展示,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學校體育工作者和專家的注意。當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在近30年持續下滑的同時,學齡前幼兒的體質狀況并未受到足夠重視,但事實上,學齡前幼兒的體質狀況與青少年學生的體質狀況有著密切關系。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現代不良生活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幼兒教師以女性居多、往往對組織體育活動積極性不高、幼兒園開展體育活動的受限條件較多等原因,都會導致幼兒的體育活動不足。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山東中醫藥大學眼科研究所所長畢宏升提出了《關于開展青少年兒童視力低下防治工作的建議》,指出我國近兩億中小學生中視力不良者超過1億人,已經是全球青少年視力狀況最令人擔憂的國家。在青少年視力不良率持續上升的同時,還出現了低齡化現象。學齡前幼兒檢出近視的情況原先極其罕見,但現在已經不是個別現象。上海市在2011年的一次調查顯示,幼兒園大班的幼兒視力低于0.8的比例已經達到10%。幼兒過早地頻繁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加上戶外活動不足,是導致視力不良低齡化的主要原因。
幼兒階段,孩子尚未開始沉重的學業,而且天性也使得孩子對各種游戲、運動都有極大興趣。根據2014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我國3至6歲的學齡前幼兒的整體身體素質水平確實居各年齡段之首,但是對比2010年的數據,我國學齡前幼兒的身高、體重、胸圍、立定跳遠等指標增加的同時,在網球擲遠(男孩)、10米往返跑(男孩)、走平衡木(男孩),坐位體前屈(女孩)等指標上卻出現了下滑。顯示出總體身體素質向好的同時,男孩的上肢力量、平衡性和女孩的柔韌性在下降。
空軍濟南基地幼兒園園長楊魯云向記者表示,幼兒園在開展體育活動時,要按照《幼兒身體素質發展指南》,通過游戲性、趣味性的活動達到對孩子各項身體素質進行鍛煉的目的??哲姖匣赜變簣@開展的“幼兒跑酷”活動,在幼兒跑步的過程中增加了些許簡單的障礙物,例如可以鍛煉孩子平衡性的長木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楊魯云看來,家長們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對于幼兒園來說依然是開展體育活動的一大阻力。“家長們因為擔心孩子在活動中發生磕磕碰碰的情況,因此可能會給幼兒園老師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讓老師不太敢開展各類體育活動。但其實,孩子們越鍛煉,身體素質越好,磕磕碰碰和受傷的幾率也越低。這從我們幼兒園在開展‘跑酷’活動后,孩子身體素質的變化是能看得出來的。”楊魯云認為,對于家長進行正確的體育教育觀念引導還是非常重要,另外,從幼兒園來說,也要讓家長們看到園方、老師對孩子參加體育活動時的保護是非常到位的,大多數家長在看到幼兒園對孩子有充分的保護措施和孩子身體素質的積極變化后,都會支持孩子參加各類體育活動。
學齡前幼兒的身體素質發育處在一個飛速發展期,從3歲到6歲,基本上每年身體素質都會有大的變化,因此,針對幼兒不同年齡的身體發育特點,也會有一些不同的體育活動方式。這些體育活動,最終都要依靠老師去落實到孩子身上。但在我國幼師隊伍中,一個尷尬的現象是女性占到絕對優勢。在我國,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熱愛運動的女性幼師是少數,因此,大多數女性幼師并不擅長也不積極帶孩子參加體育活動。在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姚明焰看來,要加強幼兒園體育活動的開展,還得先加強師資培養環節的工作。
另外,姚明焰認為,并不是所有體育項目都適合在幼兒階段開展,比如足球、籃球等對技術要求較高的項目,就不太適合幼兒。但體操就比較適合幼兒,能夠體現出攀、爬、鉆、滾動、翻轉等運動素質,并且具有較強趣味性的幼兒體操,是值得在幼兒中大力推廣。同樣,這需要經過專業培訓的老師去指導孩子們參與。
由于學齡前教育屬于非義務教育,無論是社會還是家長,相對來說都沒有對幼兒體育給予足夠的重視。但隨著電子化的現代生活方式已經深度影響到幼兒,加強幼兒體育工作、保護和促進幼兒身體素質發展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原題為《電子化的現代生活方式已經深度影響到幼兒——幼兒體質下滑已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