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難以啟齒”與“過度保護”之困
此次公布的安全理念第四條提出,“背心和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再次引發了社會對于學齡前兒童性教育問題的關注。不少專家表示,此項明文規定釋放了幼兒兩性教育的信號。
防性侵教育。青報網 圖
“一直以來,這都是個難以啟齒的話題,有些家長甚至會反對幼兒園進行這方面的教育。”蔣妮認為,隨著社會進步,防性侵是全民都應該重視的問題,應該科學引導幼兒去認識,而不是心存僥幸、掩耳盜鈴。
蔣妮指出,對于幼兒兩性隱私的保護,有些家長本身意識薄弱,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有些家長則是‘過度保護’,認為較早的接觸會引發更多問題。
在剛剛過去的三月,小哈佛幼兒園舉行了“防性侵”主題安全教育。小、幼班學習“我是男孩、女孩”,中班學習“里面不能摸”,大班則要學習“拒絕陌生人”,難度不斷增加,形式設置多樣化,包括繪本、課件、動畫片、兒歌和體驗館體驗等。
但是,家庭在幼兒的兩性教育中依然缺席。采訪中,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家長表示會給孩子講到相關話題,且基本全部為女童家長,有人甚至對于記者的提問表示出不滿。大部分家長認為性教育對學前兒童來說為時尚早,卻也因此忽視了背后的隱患。
“性教育要趁早,社會尤其是家庭要給孩子樹立一種身體意識,要科學的對待性教育這件事。”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綜合審判庭副庭長高廣鶴表示,“在各個學校進行義務法制教育,尤其是性教育的時候,我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三年級之前的孩子學習性教育課程時,態度坦然,但四年級以后的孩子在接觸到性教育時開始有一些過激的反應。只有早早的給孩子們樹立一種科學、自然的身體意識,讓他們擺正對性知識的態度,才更利于他們的成長。”高廣鶴表示,大部分家長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科學的性知識教導,所以在教育自己孩子過程中,仍然覺得說到性是一種不好的事情,甚至會刻意回避。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應該幫助孩子樹立一種‘身體意識’,不光要讓孩子知道男女有別,更要教孩子學會分辨,盡量不要跟陌生人單獨相處,如果背心褲衩被覆蓋住的身體隱私部位被觸碰,要及時告訴父母……”而關于性教育的方式,高廣鶴認為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歌謠、動畫、玩偶模擬等方式都是不錯的選擇。
(原題為:《青島幼兒安全教育調查:不到1/3家長提及“性教育”》)(任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