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男孩玩手游一周花掉四千
北京市民房女士也遇到了類似的事情。春節前,她在用微信支付一筆數千元的大額消費時,發現賬戶余額不足。點開消費記錄,她發現自己的賬戶在一個星期內消費了近4000元,購買的全都是一款手機游戲里的“寶石”。“這幾十筆消費最少的6元錢,多的600多元。”
通過和微信客服聯系,房女士確認這些錢都是玩游戲花的。最后7歲的兒子承認,他最近在用家長的手機玩一款名為“部落沖突”的游戲,“寶石”則是游戲里面的虛擬道具。最初,他都是幾元、幾十元的小額消費,但隨著對“寶石”的需求越來越多,消費也越來越高。最多一次,一天就消費了2992元。兒子說,這些消費都沒有提示信息。房女士說,他的微信賬戶里有一萬多元,如果不是在支付大額消費時發現余額不足,她還蒙在鼓里。
7歲的孩子,為什么會有家長的支付密碼呢?房女士說,因為孩子小,所以她平時用微信支付輸密碼時,并沒有特意地避開孩子。而且她的密碼也很簡單,就是家里電話號碼的頭六位數。
房女士認為,7歲的孩子對錢沒有概念,家長對此也不知情,游戲運營方應該保護孩子的合法權益,將孩子玩游戲產生的消費退回。她向手機客服反映了這個情況,對方要求她拿出證據表明游戲是孩子玩的,而不是大人玩的。房女士說,她和丈夫都不會玩手機游戲,消費記錄上的時間絕大多數都是早上7點鐘左右,這正是他們送孩子上學的時間,由此可以證明是孩子在路上玩的。并且,有一回孩子把手機偷偷帶到了學校里,他們發現后,對孩子進行了嚴厲批評。
房女士承認,作為家長,他們有監護的缺失,但是他們對孩子花錢買“寶石”的確不知情。而且,他們也沒有看到相關的消費提示,所以未能及時制止。“只要有一個提示,我們就會發現這事,但是我們沒有看到任何的提示。”對于能否如愿追回這筆錢,房女士心里也沒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