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安全上網須各方齊抓共管
“現在孩子們對手機、電腦的使用技巧甚至超過了家長,成了名副其實的‘互聯網原住民’。”高小欽的媽媽譚麗接受記者采訪時感嘆。家長們的擔憂其實不無道理,但如果因為網絡可能存在的“弊”,而想方設法阻止孩子接觸網絡,無疑是因噎廢食。畢竟,“你用與不用,互聯網就在那里”。
“上網有益與否,關鍵在于引導。”孫云曉認為,面對兒童低齡觸網現象,家長們不應該一味地“堵”,應該想辦法“疏”。“兒童在這個年齡階段更需要面對面的互動,比如親子游戲、戶外活動等。雖然看起來‘費工夫’,但這些真正有益于孩子成長。”
另外,與當前兒童上網人數劇增形成對比的,還有學校網絡安全教育的缺位。“多數學校對學生網絡素養教育重視不夠,少有學校主動開設網絡交際、媒介素養等課程,反觀國外很早就開始重視這方面的教育。”孫云曉說。
然而,要真正實現網絡空間風清氣正,護航兒童科學、安全地上網,僅靠家庭、學校的引導管控還遠遠不夠,須多方齊抓共管。明宗峰認為,互聯網管理部門應進一步規范網絡運營,加快推進立法進程,完善監管;內容生產商也要做到嚴格自律,網絡游戲等文化產業應切實承擔社會責任,通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來引導社會文明發展。“此外,未來‘網絡分級’將是興利除弊之舉。這是內容生產商的一個限制,也會給家長形成一個提示,應該成為一個努力方向。”
(記者 李政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