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里,每逢周末假日,就會看到這樣的情景:許多中小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東奔西跑,儼然趕場一樣——原來,他們是到各種機構補課去了。每每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心里默默地想:當初的決定是對的。
我的兒子不補課,因為我覺得補課泯滅了孩子的天性,我要給兒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孩子上幼兒園時,許多同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報了不少班,有學舞蹈的,有學外語的,有學樂器的。由于本人是教師,稍懂一點教育教學理論,總覺得強迫這么小的孩子學這學那不太科學。于是,我征求了孩子的意見,孩子什么都不愿意學,就愿意玩。
每到周末,我們爺倆就到處溜達,我們的足跡遍及錦州地區的城市鄉村。在渤海岸邊,我們看到了鹽場,看到了漁村,孩子知道了食鹽的來歷,體會了漁民的艱辛;在北鎮農村,我們看到了莊稼,分清了玉米高粱,更看到了遠近聞名的萬畝葡萄園,分享了果農葡萄豐收的歡樂;在閭山之巔,我們共同收獲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成功喜悅……
如此下來,許多其他小朋友在圖畫書上看到的場景都被我們親身經歷了,孩子成了小大人,雖然沒有參加這個班那個班,但是卻成了“萬事通”,這也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吧。
孩子上小學之后,看到許多同齡的孩子補外語、學初中的課程,美其名曰“先走一步”。本來,作為教師,我有許多熟悉的同行,可以為兒子推薦“名師”,但我還是讓孩子自己做主。孩子不愿受到補課班的束縛,我覺得這也無可厚非。就這樣,兒子沒有補課學外語,在指導孩子完成正常的學習任務后,我們繼續“行萬里路”:我領兒子到黑龍江克山農村老家尋根問祖,孩子看到了廣袤的黑土地,熟悉了關東的風土人情,了解了父老鄉親生活的酸甜苦辣;我們領兒子游“新馬泰”,孩子親身走進了如夢如幻的世界;我們領孩子到哈爾濱看冰燈,到北京看升旗,到上??礀|方明珠塔……至于錦州本地的名勝古跡、市井生活,孩子更是爛熟于心了。每當有外地的朋友來錦州,只要孩子能抽出空來,我都隆重推出他來當導游。
我還教孩子尊敬師長,友愛同學,其中的一件事情至今我仍然津津樂道。那是兒子念小學四年級的事。那天清早,我們全家和孩子二姨全家一同乘火車從錦州到沈陽串門走親戚。由于行程匆忙,我們只買到站票。站了一個多小時,把我累得眼冒金星,筋疲力盡。突然,一個稚嫩的聲音響了起來:“爸爸,到這兒來。”一個旅客要下車,兒子正在給我搶座呢。我把座讓給了孩子二姨。沒想到她沒坐,卻把這座讓給了她正在國內一所重點大學念書的兒子。這大學生也不客氣,一屁股就坐了下去,且怡然自得。我不好評價別人的孩子,但是從這件事上看出我對孩子的教育還算成功,因為他會做事,會做人。平時我還支持兒子利用閑暇時間學游泳、練田徑、打乒乓球,練就了一副好身板,在每次的中、小學運動會上的短跑比賽中,我兒子都能進前兩名……
我的兒子不補課,我要讓他經歷探索的過程,學會學習的方法。由于沒有參加各種補習班,尤其是沒有提前學英語,孩子的英語成績上中學以后就一直不好,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考高中、考大學,貌似“輸在了起跑線上”。為了盡快改變這種情況,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孩子身上。單詞記不住,我幫助他做卡片;語法弄不通,我為他買了大量的參考資料;完形填空不明白,我鼓勵他多向老師請教……就這樣,孩子的外語成績穩步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的數理化成績一直很好,盡管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提前補課,但是他更加珍惜學校的每一節課,上課認真聽講,努力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對有疑問的知識點還要親自演繹一番。與經常補課的同學相比,盡管沒有聽到重復講解,沒有受到強化訓練,沒有掌握什么解題技巧,應試秘笈,但他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還是要高出一籌,同學們都說他知識學得實、學得活、頭腦靈活。盡管受外語“先天不足”所累,孩子還是考上了錦州市重點高中,三年之后,又考上了沈陽理工大學。盡管這所大學不是什么名牌大學,但是我們夫妻還是一起把孩子送到了大學校園——我們要讓兒子品嘗到成功的滋味,我們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望子成龍的良苦用心。
我的兒子不補課,我要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精神,一往無前的霸氣。上了大學之后,許多同學覺得應該歇口氣,我兒子則不然,他認為發奮的時候才剛剛開始,對自己抓得比上高中的時候還要緊。在課堂上,他認真聽講,善于動腦,喜歡質疑,經常為一個問題追著老師不放;在課下,許多同學利用閑暇時間逛街、應酬,可我兒子一有時間就“扎根”學校圖書館。除了弄懂弄通老師教授的功課以外,他還涉獵相關知識的擴展,探索學術論文的寫作。
與其他循規蹈矩跟著老師亦步亦趨的同學不同,兒子在學習中體現出了很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總能提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創意和想法,這一點受到許多任課老師的稱贊。老師也因勢利導,在指導學生做科研課題的時候,總是先詢問我兒子的想法,只是稍加點撥指導。就這樣,在老師的大膽放手下,孩子的科研素質和學習能力逐步形成。幾年來,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在班級名列前茅,英語也通過了四、六級考試。
大三以后,一些同學開始準備考研,許多人為此報了“考研輔導班”。征求了我的意見后,兒子決定獨善其身,自我奮斗。為了避免干擾,他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并買來大量的復習備考資料。就這樣,除了上課和參加學校安排的活動以外,我兒子就在這里日夜苦讀。短短半年,體重就下降了十斤。孩子心里憋著一口氣:我就不信考研也得“補課”,我一定要通過自身奮斗打出一片新的天地。終于,次年三月,考研成績公布,我兒子以該校理學院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東北大學,而一些參加“保過班”的同學卻名落孫山。
眼下,我兒子已經碩士研究生畢業,并且在國際知名的SCI刊物上發表論文兩篇,國內知名的EI刊物上發表論文兩篇,去年又考上了武漢大學博士研究生。
北京小學校長李明新說:“人生是長跑而不是短跑,我們必須認識到人的發展有快、有慢、有先、有后,甚至有許多是大器晚成。我們現在要提倡給孩子留下‘科學的呼吸、持續的耐力、健康的體魄’,這三點是孩子們一生需要的。”真的,我的兒子不補課,卻擁有了這三樣人生必備的財富。(作者 薛濤 單位:遼寧省錦州市教師進修學院)